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鹅源副粘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魏雪涛 1 ;

作者机构: 1.魏雪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 210014--李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 210014--刘宇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 210014--张敬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 210014--

关键词: 鹅源副粘病毒;基因序列;遗传变异;F蛋白

会议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页码: 1036-1039

摘要: 从发病的鹅分离到一株鹅源副粘病毒(GPMV),血清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PMV-Ⅰ)。运用RT-PCR方法荻取了E01株鹅副粘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此株鹅副粘病毒(E01)的全基因组序列由15192个碱基组成,与鸡NDV一致,基因由6个ORF组成,3’-NP-P-M-F-HN-L-5’,但是在NP基因和P基因之间的非翻译区多了6个核苷酸ACACTC。测序后拼接的F基因长1672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序列特性,同时也与本实验分离该株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相符。根据NDV基因分型标准,鹅副粘病毒E01株归属基因Ⅷ型副粘病毒。F基因与国内外NDV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9%~97.7%测序后拼接的HN基因长为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内外NDV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0%~98.1%。

分类号: S858.33`S852.659.5

  • 相关文献

[1]4种重要外来病毒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仇汝龙,阮智杨,胡波,魏后军,范志宇,宋艳华,陈萌萌,徐为中,王芳. 2021

[2]小麦Glu-B1x7沉默基因序列分析及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张平平,张瑜,王化敦,宋桂成,姚金保,马鸿翔. 2018

[3]转双价抗虫基因棉花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徐泽俊,聂以春,张献龙,郭小平,吴家和. 2011

[4]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 王宏宝,李茹,魏利辉,陈香华,赵桂东,林茂松. 2011

[5]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王学军,郝德荣,顾国华,汪凯华,缪亚梅. 2008

[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王小敏,何孔旺,周忠涛,茅爱华,俞正玉,汪伟,倪艳秀,温立斌,张雪寒,郭容利,李彬,于洋. 2014

[7]小麦互交群体中农艺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杨竹平,吴兆苏,林一波. 1991

[8]大田模拟环境下水稻种子耐缺氧能力遗传研究. 刘艳,宋兆强,夏祥华,王宝祥,周振玲,卢百关,李健,秦德荣,徐大勇. 2016

[9]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陈满峰,汪凯华. 2010

[1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JS2008株的传代培养及遗传变异分析. 朱琳,孙冰,孙杰,郭容利,范宝超,李彬,索朗斯珠,何孔旺. 2018

[11]甜高粱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高进,蔡立旺,王永慧,施庆华,王海洋,王为,孙艳茹,陈建平. 2017

[12]籼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英文). 胡庆峰,强新涛,赵凌,赵庆勇,陈涛,周丽慧,姚姝,梁文化,王才林. 2016

[1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江苏分离株NJGC ORF5基因的克隆及遗传变异分析. 李彬,毛立,何孔旺,刘彦玲,温立斌,俞正玉,茅爱华,王小敏,张雪寒,郭容利,周俊明,倪艳秀,吕立新. 2011

[14]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PRRSV 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王小敏,何孔旺,张文文,陈蔚,茅爱华,俞正玉,温立斌,倪艳秀,张雪寒,吕立新,郭容利,周俊明,李彬. 2011

[15]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PRRSV 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英文). 王小敏,何孔旺,张文文,陈蔚,茅爱华,俞正玉,温立斌,倪艳秀,张雪寒,吕立新,郭容利,周俊明,李彬. 2012

[16]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薛启汉,张赞,向阳海,朱作为,陈游. 2000

[17]大小麦杂种的无性系及其回交后代的遗传变异. 薛淑伦,仲裕泉,徐杰. 1986

[18]田间水稻单个病斑中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周益军,程兆榜,范永坚,陆凡,王金生. 2003

[19]用组织培养法筛选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Ⅱ.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 孙立华,吕学锋,汤邦根,朱作为,黄明. 1989

[20]籼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 强新涛,赵春芳,赵凌,赵庆勇,陈涛,周丽慧,姚姝,王才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