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富健
作者: 富健 1 ; 王新风 1 ; 孟凡刚 1 ; 马巍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长春 130033
关键词: 大豆;杂交育种;系统选育;地方品种
会议名称: 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146-146
摘要: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大豆育种工作始于1913年。1916年以公主岭附近盖家屯地方品种四粒黄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育成黄宝珠,于1923年确定推广。以后选育成了紫花1号、金元1号、小金黄1号和丰地黄等品种。此外,也相继开展了杂交育种,育成了满仓金、元宝金和满地金品种,平均亩产70公斤。本文回顾了大豆育种工作的历史、成就。
分类号: S565.103
- 相关文献
[1]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6的功能验证及不育新种质创制. 张万年,杨静,杨绪磊,高萌萌,林春晶,刘鹏,李志刚,杨向东,张春宝. 2023
[2]杂交大豆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跃强,王曙明,赵丽梅,孙寰,李建平. 2004
[3]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2006
[4]菜豆新品种九架豆1O号的选育. 陈爱星,梁国生,郑昊,徐珊珊,刘洋,姜巍,薛爽. 2011
[5]草木樨栽培技术. 耿慧. 2008
[6]吉燕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刘红欣,王佰众,栾天浩,李玉发,赵德,何中国. 2010
[7]白灵侧耳(白灵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谭笑,滕立平,路杨,李莉,李慧,温嘉伟,李玉. 2015
[8]东北地区类梅花新品种选育. 张铁华,张加延,李锋,唐士勇,刘宁. 2010
[9]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研究进展. 徐海钰,李雪,于磊,朱国民. 2018
[10]夏大豆在吉林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李明姝,李楠,秦胜华,赵久安. 2006
[11]玉米杂交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许明学,荆绍凌,苗万波. 2000
[12]双乾肉羊的培育历程与应用前景. 刘昕昕,翟博,赵中利,曹阳,马惠海. 2024
[13]利用SSR荧光标记分析90个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雍洪军,张世煌,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郝转芳,刘晓鑫,白丽,谢传晓. 2009
[14]中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杨志奇,杨春刚,汤翠凤,郭桂珍,余腾琼,张俊国,曹桂兰,阿新祥,徐福荣,张三元,戴陆园,韩龙植. 2008
[15]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及耐冷性状间相关分析. 杨志奇,杨春刚,汤翠凤,郭桂珍,余腾琼,张俊国,曹桂兰,阿新祥,徐福荣,张三元,戴陆园,韩龙植. 2010
[16]大有发展前景的地方肉牛品种-延边黄牛. 杨丰福,刘革新,马惠海,李景梅. 2005
[17]大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赵桂兰. 2004
[18]杂交大豆开发的进展与问题. Huan Sun,孙寰. 2012
[19]吉林省新育成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构建. CHEN Liang,陈亮,范旭红,FAN Xuhong,ZHENG Yuhong. 2015
[20]吉林省大豆生产回顾与展望.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腐解菌剂耦合尿素对水稻秸秆腐解率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阳阳;陈帅民;徐铭鸿;迟畅;马巍;王胤平;宋艳;范作伟;吴海燕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腐解菌剂;腐解率;施氮量;生物学性状;干物重;产量
-
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徐冲;李向群;马巍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学科融合;乡村振兴;培养模式
-
吉林省大豆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吕叶;董青松;陈亮;侯云龙;刘德泉;王跃强;张君;王新风;张玲;于维;邱红梅
关键词:大豆;品种;SN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
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影响分析
作者:王新风;汪辉;侯云龙;王跃强
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EMS);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
-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斯文;柏程瀚;吉林爽;刘亮;马巍;刘晓亮;杨永志;孙一楠;郭万卿;林喆;侯林含;侯立刚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分调控;土壤肥力;秸秆促腐
-
水稻密苗机插栽培模式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刘晓亮;侯立刚;刘亮;王斯文;孙一楠;侯林含;林喆;杨永志;郭万卿;马巍
关键词:水稻;播种量;产量;成本
-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直播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作者:王金明;滕祥勇;马巍;林秀云;孙强
关键词:吉林;盐碱地;水稻直播;现状;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