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汤秋香
作者: 汤秋香 1 ; 金亚征 1 ; 李少昆 1 ; 谢瑞芝 1 ; 章建新 2 ; 高世菊 1 ; 林涛 3 ; 柏军华 1 ; 刘国庆 1 ; 谭海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3.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农户调查;产量效应
会议名称: 全国保护性耕作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交流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技服务协会
页码: 5-7
摘要: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对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西北绿洲区4个典型生态类型区的666户农户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情况调查。调查表明,我国保护性耕作模式比较多,产量效应及推广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华北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率较高,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各区域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别。
分类号: S344.19
-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农户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汤秋香,李少昆,谢瑞芝,章建新,高世菊,林涛,柏军华,刘国庆,谭海珍,金亚征. 2008
[2]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李少昆,高世菊,李晓君,林涛,谭海珍,刘国庆,金亚征,牛兴奎. 2009
[3]保护性耕作农户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汤秋香,金亚征,李少昆,谢瑞芝,章建新,高世菊,林涛,柏军华,刘国庆,谭海珍. 2009
[4]和田冬小麦播期与播量效应研究初探. 张鹤云,韩艺霞,吾加阿不都拉.依干白地,雷钧杰. 2007
[5]新疆干旱区长绒棉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李磐,吉恒莹,马兴旺,杨涛. 2010
[6]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 汤秋香,谢瑞芝,李少昆,马林,林涛,石书兵,高世菊,刘国庆,胡震斌,牛兴奎. 2009
[7]南疆风沙区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方式研究. 牛新湘,马兴旺,杨金钰,汪玉河,巴吾东,艾斯图拉,马雪琴. 2009
[8]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马兴旺. 2004
[9]南疆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的表土作业技术研究. 牛新湘,马兴旺,汪玉河,巴吾东,依明尼牙孜,艾则孜,马雪琴,马海刚,赵立朴. 2009
[10]几种典型的深耕深松装备分析. 石鑫,刘旋峰,牛长河,蒋永新,张海春. 2017
[11]浅谈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王钊英,陈发,王晓冬,马小平,伊明. 2004
[12]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节水效应. 马兴旺,牛新湘,汪玉河,巴吾东,冯耀祖. (Mis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效益及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作者:刘海军;林涛;王新翠;王冬;张昊;王一帆;陈茂光;汤秋香
关键词:高堡膜;棉花;地膜回收;经济效益
-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特征估算棉花生物量
作者:邵亚杰;李珂;丁文浩;林涛;崔建平;郭仁松;王亮;吴凤全;王心;汤秋香
关键词:棉花;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生物量;估算
-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赵鑫琳;邢俊刚;薛丽华;孙诗仁;章建新;毛智民
关键词:播种模式;冬小麦;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
-
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心;林涛;崔建平;张鹏忠;汤秋香;郭仁松;王亮;邵亚杰
关键词:长绒棉;种植模式;灌溉定额;光合有效辐射;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
-
环剥处理对早熟核桃品种'新温81'枝条发育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智宸;于军;张锐;路琦;刘国庆;丁洋洋
关键词:新温81;环剥;光合作用;酶活性
-
脱叶剂对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蒋从军;阿里甫·艾尔西;林涛;沙红;郑子漂;努尔曼古丽·吾甫尔;蒋争军;崔建平;郭仁松;王亮;张娜
关键词:棉花;脱叶剂;种植模式;脱叶效果;品质
-
播期对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闫博文;胥雅馨;马鹏;郜全同;王聪;章建新;薛丽华;孙诗仁
关键词:播期;膜下滴灌;春大豆;干物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