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近期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永山

作者: 王永山 1 ; 欧阳伟 2 ; 潘群兴 1 ; 范红结 3 ; 张海彬 3 ; 王忠灿 4 ; 唐雨德 4 ; 谭维国 4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生物兽药研究室,南京 210014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生物兽药研究室,南京 210014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 210095

3.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 210095

4.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2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变异;免疫预防;毒力变化

会议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页码: 137-143

摘要: 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AH1与AH2中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350nt,编码450aa,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用AH1和AH2感染20日龄雏鸡,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25%(1/4)。同源性分析,26个血清I型IBD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和氮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7%~99.6%和95.5%~100.0%,其中。15个中国IBD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7.5%~99.7%、98.6%~100.0%,血清I和II型IBDV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则分别小于78.6%和83.0%。不同IBDV毒株VP2基因的七肽基序、特征性氮基酸残基以及高变区的亲水性有差异。在进化树上,26个血清I型IIBDV毒株可分为数组,其中的15个中国分离IBDV毒株不在同组,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离地区或分离时间没有明显的联系。AH1和AH2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的VP2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5.3%和5.2%;氮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0%和3.4%,这也进一步佐证了IBDV野毒VP2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毒力变化和VP2抗原表位的漂移是导致当前IBD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认识当前IBDV的流行和变异现状具有参考价值,为新型IBDV野毒致病性和变异简便定性检测方法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分类号: S855.3`Q523.8

  • 相关文献

[1]猪Toll样受体基因的变异及其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 方晓敏,刘筱,孟翠,任守文,李碧侠,王学敏,涂枫. 2012

[2]水稻氮素利用相关基因遗传研究进展. 唐伟杰,陈海元,张所兵,唐骏,林静,方先文,张云辉. 2024

[3]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gga-miR-6655-5p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欧阳伟,钱晶,王晶宇,夏兴霞,潘群兴,王晓丽,诸玉梅,王永山. 2019

[4]gga-miR-21过表达细胞株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朱向东,王永山,王永强,潘群兴. 2013

[5]传染性法氏囊病安徽近期毒株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欧阳伟,王永山,张海彬,潘群兴,王晓丽,刘洁,周宇,曹冰玉,王忠灿. 2010

[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AH1株VP2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曹冰玉,欧阳伟,王永山,范红结. 2010

[7]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与检测试剂的研究. 王永山. 2009

[8]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及疫苗使用. 刘宇卓. 2009

[9]基于cpDNA trnT-trnF序列变异的互花米草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吴娟子,王强,钟小仙,陈建群. 2011

[1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JS3毒株的分离鉴定. 叶焕春,李银,魏雪涛,黄欣梅,刘宇卓.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