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赵久然
作者: 赵久然 1 ; 孙世贤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 10009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026
关键词: 玉米;育种目标;技术路线
会议名称: 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主办单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页码: 53-57
摘要: 1.高产、更高产——我国现状和未来对玉米的需求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已达3.8亿亩,年产玉米1.3亿多t。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的玉米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玉米市场供需起着重要影响。
分类号: S513.33
- 相关文献
[1]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探讨.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 2014
[2]2023年NK815制种高产技术模型分析-探规模化高质、高产、高效玉米制种新径. 冯培煜,宋瑞连,闫海鹏,邢春景,周峰,王晓光,史桂清. 2024
[3]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赵春江,李瑾,冯献. 2021
[4]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 赵久然,孙世贤. 2007
[5]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 赵久然. 2005
[6]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 季海峰. 2002
[7]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定量测定大豆、玉米主要成分. 王冬,闵顺耕,朱业伟. 2012
[8]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久然,杨国航,王凤格. 2007
[9]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研究. 王光耀,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 1999
[10]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 2004
[11]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2005
[12]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郭新宇,赵春江,肖伯祥,邓旭阳,孙广宇,王纪华. (Mis
[13]美国杂交玉米背景介绍. 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郭强. 2000
[14]关于玉米品种DUS测试的几点思考.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刑锦丰. 2004
[15]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选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的研究. 赵久然,郭景伦,孔艳芳,尉德铭. 2000
[16]利用P群自交系实现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创新.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2004
[17]落粒高粱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 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王光耀. 1999
[18]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2003
[19]不同玉米群体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 刘月娥,侯鹏,谢瑞芝,王荣焕,陈传永,李少昆,梅旭荣. 2015
[20]免耕覆盖玉米田麦秸对玉米和杂草的生化互作. 贾春虹.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耐热性的差异比较
作者:徐田军;吕天放;李自豪;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关键词:高温;玉米;亲本自交系;耐热性
-
作物抗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作者:王瑶;王荣焕;冯铃洋;张璐;赵琦;王家乐;赵久然
关键词: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复合种植;种质创制
-
糯玉米子粒硬度与淀粉合成相关酶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作者:史亚兴;董会;刘辉;徐丽;樊艳丽;俞嫒年;史亚民;卢柏山;赵久然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积累;子粒含水量;硬度
-
用于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最优核心SNP位点集的研发
作者:田红丽;杨扬;范亚明;易红梅;王蕊;金石桥;晋芳;张云龙;刘亚维;王凤格;赵久然
关键词: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SNP位点集;高鉴别力
-
基于不同玉米生态区主推品种探讨宜粒收关键种质构建方向
作者:付修义;张华生;赵久然;陈传永;陈琛;吴珊珊;张雪原;张春原;王元东
关键词:玉米;宜机械粒收;种质;新品种选育
-
鲜食糯玉米杂交当代F0叶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作者:焦炎炎;董会;史亚兴;刘辉;卢柏山;宋伟;赵久然
关键词:糯玉米;叶酸;当代杂种优势;母体效应
-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适采期氨基酸含量分析
作者:卢柏山;董会;赵久然;徐丽;樊艳丽;史亚兴;王荣焕
关键词:鲜食玉米;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营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