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汤陵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南京210014

关键词: 稻种起源;遗传多样性;植物蛋白石;稻作栽培

会议名称: 纪念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页码: 115-129

摘要: 本文概述了有关稻种起源的主要论点,客观叙述了各种论点的论据,评析了它们的特点,可较为全面地了解稻种起源的不同观点.介绍了在划分稻种类型上有影响的分类方法及我国对籼粳稻形成与演化的两种学说.详细介绍了在起源研究中常用同工酶、DNA、植物蛋白石分析的实验方法和炭化米粒型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最后,介绍了有关稻种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同工酶的变异籼、粳稻中被分为热带型和温带型;从杂草稻的遗传变异看到长江下游过去曾有野生稻;由不同历史时期炭化米的粒型变异,推测栽培稻形成的时期;并依据水稻植物蛋白石的类型,得知在栽培稻形成之前就是粳稻.

分类号: S511.021

  • 相关文献

[1]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王才林,宇田津彻朗,汤陵华,邹江石,佐藤洋一郎,藤原宏志. 1998

[2]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 王才林,邹江石,汤陵华,丁金龙,张敏,周裕兴,宇田津彻朗,藤原宏志. 2000

[3]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宇田津彻朗,孙加祥. 1999

[4]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Wang Cailin,王才林,T Udatsu,宇田津徹朗,Tang Linghua. 2007

[5]高邮龙虬庄遗址的原始稻作. Tang Linghua,汤陵华,Zhang Min,张敏,Li Minchang,李民昌,Sun Jiaxian. 2007

[6]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 WANG Cailin,王才林,UDATSU Tetsuro,宇田津徹朗,FUJIWARA Hiroshi. 2007

[7]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8]吴江广福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王才林,丁金龙. 2007

[9]江苏高淳县薛城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王才林,周裕兴,王志高,张金喜. 2007

[10]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薛林,张丹,徐亮,金萌萌,彭长俊,徐辰武. 2011

[11]基于SSR标记的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妤艳,吴俊,张绍铃. 2008

[12]中粳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Ⅱ.黄淮稻区近期育成品种的SSR多样性比较. 徐大勇,钟环,周峰,卢百关,樊继伟,方兆伟,秦德荣,万建民. 2010

[13]太湖稻区及国内部分香稻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朱勇良,谢裕林,黄凌哲,吴建祥,乔中英,王建平,黄萌,陈培峰. 2012

[14]基于苹果EST-SSR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路娟,吴俊,张绍铃,吴华清,张妤艳. 2010

[15]石榴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刘兴满,葛金涛,吴秋月. 2015

[16]江苏水稻主导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 李刚,王健,曹奎荣,李军,孙祥良,程保山,罗伯祥,杨子博,徐卫军,唐久友,储成才,袁彩勇. 2017

[17]盐城地方鸡MSTN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金崇富,杨智青,陈长宽,陈应江,侯福银,时凯. 2016

[18]部分一品红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苏家乐,姜维华,冯立国,李畅,陶俊. 2010

[19]基于SSR标记的短季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浩东,肖才升,李庠,匡政成,王为,李育强. 2014

[20]小麦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赵军海,冯国华,刘东涛,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陈荣振.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