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莹

作者: 陈莹 1 ; 李伟 2 ; 于汉寿 1 ; 陈怀谷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

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群体结构;病理机制;基因序列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页码: 135-136

摘要: 为明确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组成和致病力,本文对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分离到的157株丝核菌,通过荧光染色法进行了细胞核数量观测。结果表明,其中150株为双核丝核菌,占95.54%,7株多核丝核菌,占4.46%。与AG-D标准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的结果表明,150株双核丝核菌都属于AG-D融合群,但不同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融合频率有所不同。对7株多核丝核菌进行了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测定,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中3株属于AG-I-IB融合群,3株属于AG11融合群,1株属于AGS融合群。测定了其中111个丝核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CI12633、陕229,扬麦158)麦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AG-D融合群中两种不同融合频率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对CI12633致病力最强,对陕229致病力最弱,对扬麦158的致病力居中。

分类号: S435.121.49

  • 相关文献

[1]三唑类杀菌剂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机理研究——对小麦苗期生长和病菌附着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方中达. 1992

[2]小麦纹枯病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比较.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2005

[3]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孙海燕,丁晓菲,杜文珍,李伟,陈怀谷. 2011

[4]小麦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2005

[5]一种新的小麦纹枯病抗性苗期鉴定评价方法. 任丽娟,姚金保,陈萍,马鸿翔. 2009

[6]4种重要外来病毒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仇汝龙,阮智杨,胡波,魏后军,范志宇,宋艳华,陈萌萌,徐为中,王芳. 2021

[7]小麦Glu-B1x7沉默基因序列分析及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张平平,张瑜,王化敦,宋桂成,姚金保,马鸿翔. 2018

[8]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rDNA ITS序列的多样性研究. 李伟,张爱香,孙海燕,王宁,陈怀谷. 2010

[9]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外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王宁,孙海燕,李伟,陈怀谷. 2010

[10]设施蚕豆群体结构消长的影响因素. 夏礼如,尹淑瑜,卞晓春,吴春芳. 2013

[11]“鑫杂086”在沿海棉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军,赫明涛,张明,吴承东. 2009

[12]鑫杂086在盐城地区的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13]小麦taf1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朱晓滨,窦秉德,侯北伟,徐海风,杨晋彬,刘福霞,顾正中. 2009

[14]西瓜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徐彦刚,姚协丰,李良俊,徐锦华,任润生,张曼,刘广,娄丽娜,朱凌丽,侯茜,徐建,羊杏平. 2021

[15]籼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英文). 胡庆峰,强新涛,赵凌,赵庆勇,陈涛,周丽慧,姚姝,梁文化,王才林. 2016

[16]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 张善磊,岳红亮,赵春芳,陈涛,张亚东,周丽慧,赵凌,梁文化,王才林. 2018

[17]我国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研究. 周益军,白娟,程兆榜,范永坚,熊如意,王跃. 2004

[18]长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研究. 刘瑞显,史伟,徐立华,杨长琴,郭文琦,张培通. 2010

[19]甘薯引进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娇,霍恺森,赵路宽,赵冬兰,唐君,陈艳丽,曹清河. 2018

[20]小麦群体茎蘖构成及其变化规律. 张恒敢,杨四军,李德民,顾克军.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