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马俊永
作者: 马俊永 1 ; 李科江 1 ; 曹彩云 1 ; 郑春莲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053000
关键词: 种植制度;节水灌溉;棉花;黑麦草;经济效益
会议名称: 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页码: 259-263
摘要: 本文对河北低平原区,利用浅层微咸水灌溉进行棉花(Gossypium hisutum L.)黑麦草(Secale cereale)一体化种植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河北低平原区,利用广泛分部的浅层微咸水灌溉棉花和黑麦草进行一体化种植,可较淡水灌溉的一体化种植节约淡水2250 m3/hm2,而效益提高430元/hm2;可较棉花单作节约淡水750m3/hm2,效益提高4406元/hm2,同时具有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水高效技术模式。
分类号: S344
- 相关文献
[1]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棉花-黑麦草种植系统的效益分析. 马俊永,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 2010
[2]棉花甘薯牧草复种技术途径研究. 李伟明,李振山,李志峰,林永增. 2000
[3]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4]滨海盐碱地“池-田”改进模式植棉经济效益分析. 冯国艺,张谦,雷晓鹏,祁虹,梁青龙,杜海英,王树林,王燕,林永增. 2017
[5]棉花-绿豆合理间作模式与效益研究. 智健飞,刘忠宽,曹卫东,秦文利,刘振宇. 2010
[6]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 杨金深,孙丽敏. 2000
[7]不同种植制度与土下微膜覆盖的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果. 杜雄,张永升,王磊,张立峰,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 2018
[8]1986~2010年河北坝上高寒区种植结构演化分析. 胡景辉,孙丽敏,雷雅坤,刘宁. 2014
[9]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 秦文利,刘忠宽,曹卫东,刘振宇,智健飞. 2010
[10]河北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种植结构演变. 胡景辉,孙丽敏. 2013
[11]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比较优势分析. 胡景辉,孙丽敏,雷雅坤,刘宁. 2016
[12]外源水杨酸对黑麦草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刘广明,李金彪,王秀萍,杨劲松,陈金林,何丽丹. 2016
[13]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生态安全性评估(三)——抗除草剂黑麦草自然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吕爱枝,赵和,王海波. 2001
[14]日光温室番茄减蒸控漏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果比较. 黄铁抓,范凤翠,李志宏,石玉芳,贾建明. 2012
[15]盐渍化土壤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书起,甄英肖,杜卫军. 1997
[16]山区坡地香椿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张立永,谷成铜,尹庆珍,谷明月. 2018
[17]日光温室早春茬甜瓜节水灌溉技术规程. 刘胜尧,贾宋楠,范凤翠,张哲,杜凤换,赵楠. 2020
[18]覆膜沟灌下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动态、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范凤翠,刘胜尧,贾宋楠,李志宏,石玉芳,张立峰. 2018
[19]土壤水动力状态的标识特征及其应用. 张光辉,费宇红,王惠军,连英立. 2010
[20]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途径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新仕,张晓,李敏,王晓夕,尹翠霞,王桂荣.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固碳速率;作物产量
-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金阳;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张俊鹏;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硅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产量
-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作者:曹彩云;党红凯;李佳;刘学彤;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
关键词:低平原区;玉米单作;一年一作;高产高效;产量性状;灌浆特征;播期;气象因子
-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毕言鹏;郑春莲;党红凯;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王赫;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沟灌;土壤盐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作者:王艺乔;郑春莲;李科江;党红凯;曹彩云;马俊永;吴雨晴;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有机肥;土壤盐分;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
-
咸水灌溉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马玉诏;党红凯;李科江;郑春莲;曹彩云;张俊鹏;李全起
关键词:咸水;冬小麦;品质;产量;主成分分析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
作者:刘建玲;吴晶;贾可;廖文华;吕英华;马俊永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磷素;磷肥;供磷能力;产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