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CHEN Hua-tao

作者: CHEN Hua-tao 1 ; 陈华涛 2 ; CHEN Xin 1 ; 陈新 2 ; GU He-ping 3 ;

作者机构: 1.Institute of Vegetable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京 210014

3.Institute of V

关键词: 菜用大豆;品种构成因子;比较分析;采摘期

会议名称: 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18-18

摘要: 以9个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在适宜采摘期各品种鲜籽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因子,以期为选育优质菜用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含量介于10.64%~16.36%、脂肪含量介于3.09%~4.14%、可溶性糖含量介于1.12%~2.14%、淀粉含量介于3.40%~5.15%;不同基因型间的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百克鲜籽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介于0.244g~0.531g。

分类号: S643.7:S603

  • 相关文献

[1]NaCl胁迫和采摘期对枸杞幼苗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 朱小梅,洪立洲,刘兴华,王茂文,丁海荣,刘冲,赵宝泉,邢锦城,董静. 2016

[2]油蔬两用型油菜不同采摘期下油菜薹的品质变化研究. 孙灵湘,孙华,王毓宁,张建栋,黄萌. 2021

[3]不同采摘期对西瓜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沈虹,孟佳丽,吴绍军,杨年福,张黎杰,周玲玲,田福发,刘书华,余翔. 2025

[4]春播菜用大豆品种苏奎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顾和平,袁星星,崔晓艳,陈华涛,张红梅,陈新. 2012

[5]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苏豆7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陈新,顾和平,袁星星,崔晓艳,陈华涛,张红梅. 2012

[6]菜用大豆铁蛋白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陈华涛,陈新,顾和平,张红梅,袁星星,崔晓艳. 2012

[7]菜用大豆荚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及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陈华涛,陈新,袁星星,顾和平,张红梅,崔晓艳. 2011

[8]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程保山,罗伯祥,王健,李刚,徐卫军,袁彩勇. 2017

[9]六张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 张启军,叶少平,虞德容,李平,吕川根,邹江石. 2005

[10]国内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陈志德,沈一,刘永惠. 2016

[11]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5

[12]26份菜用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2014

[13]菜用大豆新品种淮鲜豆5号的选育.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罗伯祥. 2016

[14]早熟菜用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吴春芳,姜永平,金丽华. 2007

[15]菜用大豆“楚秀”的开发与利用. 杨加银 ,徐海斌,张复宁. 2002

[16]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 杨加银. 2005

[17]菜用大豆育种目标与策略的商榷. 杨加银. 2004

[18]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唐明霞,袁春新,陈惠,吴浩,邱海荣,徐莉,薛晨霞. 2012

[19]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6

[20]菜用大豆品种改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