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耐热机制的自然积累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GU He-ping

作者: GU He-ping 1 ; 顾和平 2 ; YUAN Xing-xing 1 ; 袁星星 2 ; CHEN Xin 3 ;

作者机构: 1.Institute of Vegetable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2.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 210014

3.Institute of Veget

关键词: 大豆作物;耐热机制;沉默基因;获得性遗传;自然驯化

会议名称: 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30-30

摘要: 选择基础耐热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岔路口1号和金大332,耐热性中等材料苏丰和58-161,耐热性较差材料苏系5号和苏豆1号,1990年将上述材料全部繁种后分成两份,一半每隔1年在南京6月10~20日播种,开花时间稳定在7月底8月初,让其在连续10年的高温条件下接受自然驯化,另一半存放于冷库内,于2000和2010年各种植1次。2011年在高温胁迫栽培下比较高温驯化材料和未驯化材料的耐热机制积累效应。结果表明,经过高温驯化的材料籽粒产量增加了69.38%,基础耐热性较强、中等、较差的材料分别增产40.50%、47.38%和114.25%。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以6个品种的综合表现看,经过高温驯化的品种,在高温胁迫栽培下,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分别比未驯化材料增加了62.89%、43.70%和13.37%,百粒重则下降了2.74%。说明经过高温驯化的材料,抵抗高温逆境的能力明显增强,最终导致了产量的明显上升。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荚数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荚粒数,百粒重呈轻度负向效应。推测大豆耐热机制的积累来源于沉默基因被不断激活,这种激活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激活的不可逆性,激活后的基因会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并在后代予以稳定的表达;二是激活具有积累性和递增性,即先前被激活的是启动或激活阈值较低的沉默基因,只有在低能量阈值基因全部被激活后,高能量阈值基因才会被激活。

分类号: S565.102

  • 相关文献

[1]大豆耐热机制的自然积累. 顾和平,袁星星,陈新,陈华涛,崔晓艳,张红梅. 2013

[2]大豆Ferriti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CHEN Hua-tao,陈华涛,CHEN Xin,陈新,GU He-ping. 2012

[3]不同栽培方式对新大粒1号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GU He-ping,顾和平,陈华涛,CHEN Hua-tao,CAO Qing-sui. 2012

[4]大豆耐盐相关基因GmHKT6;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CHEN Hua-tao,陈华涛,CHEN Xin,陈新,GU He-ping.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