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SSR标记筛选棉花杂交种优势亲本的初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唐丽媛

作者: 唐丽媛 1 ; 张建宏 1 ; 刘存敬 1 ; 崔瑞敏 1 ; 迟吉娜 1 ; 田海燕 1 ; 甄军波 1 ; 张香云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 棉花;杂交育种;亲本材料;分子标记

会议名称: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棉花学会

页码: 204-204

摘要: 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中,亲本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棉花不同品种间的遗传亲缘性,获得更好的亲本材料,本研究选取24个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棉花种间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及遗传相似性分析,探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来源不同的24个棉花材料进行SSR引物筛选,共筛选出116对SSR引物,其中106对引物能够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达91.37%.106对引物中共扩增出363条带,其中328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90.36%.引物等位点数为1~8个,平均每对引物为3.4个.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及遗传相似性(图1)分析表明,24个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均在0.51~0.91之间.其中15号(冀杂1号)和16号(95-538)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1.3号(邯无198)和24号(海7124)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1;15号(冀杂1号)和16号(95-538)、16号(95-538)和18号(冀杂999)、11号(冀3536)和12号(鲁05H9选系)、9号(优质1498系)和10号(Z311-2)这4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81以上,具有较高的遗传亲缘性,可能在人工育种上具有相同的祖先.24号(海7124)和其他23个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低,可能是因为24号棉为海岛棉,其他对象均为陆地棉,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遗传物质及生存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遗传相似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相似系数为0.64时,24种棉花可以分为2组:第一组包括前23种在内的陆地棉;第二组则包括24号(海7124)的海岛棉.而当相似系数为0.65时,又可将23个陆地棉品种品系分为2个亚组,第1亚组包含了1号(资优深叶裂材料)、2号(黄叶1号)、3号(邯无198)、4号(红叶棉)、5号(抗2,4D-材料)、6号(鸡脚叶棉)、7号(抗草甘膦材料)、13号(黄叶2号)、14号(冀79)、15号(冀杂1号)、16号(95-538)、18号(冀杂999)和20号(冀优768),主要为具有指示性状的材料和杂交种;第2亚组则包括了8号(远3)、9号(冀228)、10号(冀棉958)、11号(冀3536)、12号(鲁05H9)、17号(抗8)、19号(Z56-1)、21号(冀棉298)、22号(邯682)、23号(芽黄9103),主要是生产上推广的棉花品种.从聚类图(图1)可以看出,第1亚组和第2亚组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杂交,配制新的优势组合、选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如,冀杂1号的父本(95-538)、冀杂999的母本(冀优768选系)在第一亚组,冀杂1号的母本(抗8)、冀杂999的父本(Z56-1)在第二亚组].所以,利用本研究聚类树状图(图1)可以很方便、直观、快速、有效地进行亲本选配,减少盲目性,对高优势杂交棉的培育和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说明利用SSR技术进行棉花品种(系)间遗传关系分析并应用其筛选杂交种高优势亲本是可行的.

分类号: S562.035.1

  • 相关文献

[1]棉花品种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 郭宝生,张建宏,刘素恩,刘存敬,崔瑞敏,王兆晓,张香云,耿军义,王凯辉. 2010

[2]棉花耐盐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筛选. 刘雅辉,王秀萍,鲁雪林,张国新,李强. 2015

[3]棉花MFLP标记技术体系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王永强,赵俊丽,刘建光,郭娴,张寒霜. 2013

[4]棉花抗旱育种中选择指标和标记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刘丽英,吴振良,戴茂华. 2007

[5]河北省杂交棉育种研究进展与方向. 王国印,李妙. 2002

[6]棉花花器颜色的研究进展简述. 黎鸿慧. 2009

[7]抗逆高产国审'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 游永亮,赵海明,李源,武瑞鑫,刘贵波. 2020

[8]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体系研究进展. 刘玉平,王江浩,赵爱菊,陈希勇,李亚军,李尔民,柳英东. 2009

[9]早生黄金桃在我国黄肉桃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之胜,贾云云,王越辉,武志坚,刘志欣. 2012

[10]京、津、冀、鲁、豫主要玉米种质基础及其演化利用钩沉. 赵殿轩,刘玉梅,苏方宏,步凤池,何福全. 1994

[11]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范妍芹,严立斌,孟雅宁,张红肖. 2022

[12]大久保桃在我国桃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之胜,贾云云,王越辉,王建学. 2006

[13]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谢欢,杨文香,彭巧慧,赵丽娟,刘力伟,张娜,刘大群. 2014

[14]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 杜立新,宋健,贾海民,曹伟平,李耀发,张晓. 2018

[15]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刁现民. 2005

[16]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17]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 刘永伟,周硕,王雪征,孙果忠,朱金永,韩秋芬,李春杰,赵和,王海波. 2017

[18]我国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评价. 孙果忠,游光霞,孙京燕,张秀英,武淑祯,苑菲,王海波,肖世和. 2010

[19]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Ph1分子标记的验证和筛选. 李孟军,周硕,李亚青,张士昌,彭义峰,张楠,史占良. 2019

[20]利用重测序InDel位点开发甜椒隐性核不育分子标记. 孟雅宁,严立斌,田玉,范妍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