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刘怀珍
作者: 刘怀珍 1 ; 黄庆 1 ; 陆秀明 1 ; 李惠芬 1 ; 李康活 1 ; 张彬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关键词: 超级稻;种植密度;插植苗数;籽粒产量;抗倒力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91-100
摘要: 2009年早、晚季以常规超级稻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和栽插苗数对产量、产量构成和植株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晚季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高密度有利于高产,但对早季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插植苗数对早、晚季的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2)栽插密度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苗数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对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丛、株抗倒力随插植密度的增大和插植苗数的增多而下降.综上所述,对于常规超级稻品种桂农占在高肥力稻田、适宜的施N量和合理的N肥运畴条件下,早季插植密度以24万丛/hm2、每丛插3苗,晚季插植密度以30万丛/hm2、每丛插4苗,能较好兼顾高产、高效和有效防止倒伏.
分类号: S511.044
- 相关文献
[1]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超级稻产量和抗倒力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惠芬,李康活,张彬. 2013
[2]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孟英,陈金,唐傲,张喜娟. 2016
[3]华南双季超级稻株型育种的思考. 陈友订. 2003
[4]超级稻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徐培智,解开治,卢钰升,李丹莹,陈奕曼. 2014
[5]华南广适性超级常规稻株型特点初探. 刘军,江奕君,高云,刘传光,白嵩,涂从勇,林青山. 2005
[6]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江奕君,林青山. 2009
[7]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友订. 2005
[8]强化栽培条件下超级稻天优998高产群体动态变化特点研究. 陆秀明,黄庆,刘怀珍,李惠芬. 2008
[9]华南广适-耐肥型优质超级稻桂农占的产量性能分析. 司徒志谋,符海秋,高云. 2007
[10]华南超级稻产量指标初探. 陈友订. 2005
[11]华南双季超级稻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生理性状研究.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2004
[12]广适型超级稻桂农占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郑楚明,卢映泉,高云. 2005
[13]乐昌超级稻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 罗群胜,黄旭. 2014
[14]华南生态区超级稻育种的主要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 林青山,江奕君. 2007
[15]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黄旭,唐拴虎,徐培智,陈建生,张发宝. 2006
[16]广适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桂农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涂从勇,高云,冯道基. 2006
[17]广东中北部超级稻五优308强化栽培技术. 陆秀明,黄庆,刘怀珍,张彬,李惠芬,邹积祥. 2014
[18]华南双季超级稻秧苗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2005
[19]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构成模式探讨.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2005
[20]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张旭,陈友订.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短期减施氮肥对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劲松;伍龙梅;包晓哲;刘志霞;张彬;杨陶陶
关键词:早晚兼用型水稻;‘丝苗米’;氮肥;产量;稻米品质
-
有机替代+减量施肥对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香蕉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泽煌;陈伟盛;黄连喜;田利华;刘忠珍;劳栋添;邓建云;黄庆;魏岚
关键词:有机肥/炭基有机肥;减量施肥;土壤理化性质;香蕉产量;香蕉品质
-
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作者:邹积祥;杨陶陶;伍龙梅;包晓哲;张彬
关键词:早晚兼用型水稻;‘丝苗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
-
优化施肥和有机替代技术对菜心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魏岚;王泽煌;陈伟盛;黄连喜;田利华;刘忠珍;劳栋添;黄庆
关键词:有机肥/炭基有机肥;优化施肥;有机替代;菜心;土壤性质
-
全球气候变化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津瑶;张彬;伍龙梅;杨陶陶;徐伟诚;邹积祥;陈青春;包晓哲
关键词:气候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温室气体;微生物群落;减排;稻田
-
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糙米Cd富集
作者:魏岚;邱超才;黄连喜;李翔;黄庆;郑小东;林启美;刘忠珍;陈伟盛
关键词:稻田;Cd;炭基复合改良剂;早稻;晚稻
-
不同方法提取的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性质研究
作者:郑小东;李翔;魏岚;黄连喜;陈伟盛;黄玉芬;黄庆;刘忠珍
关键词: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提取方法;化学组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