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油菜黔油22号稀植栽培生理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代文东

作者: 代文东 1 ; 黄泽素 1 ; 唐容 1 ; 李德珍 1 ; 王少铭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6

关键词: 杂交油菜;稀植栽培技术;生理特性

会议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319-321

摘要: 常规栽培密度(5000~8000株/667m2)作为对照,探讨低密度下(3500株/667m2)杂交油菜黔油22号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低密度下黔油22号在苗期及蕾薹期具有最多的单株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及地上、地下干重;叶绿素a含量(1.293mg/g)较高,叶绿素b含量(0.833mg/g)、叶绿素(a+b)含量(2.126mg/g)及叶片净光合速率(5.27μmolCO2·m-2·s-1)最高;蒸腾速率(0.92molH2O·m-2·s-1)及胞间CO2浓度(304.83μmolCO2/mol)最低.低密度栽培下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即植株较矮(152cm),分枝部位低(10.80cm),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最多,其单株产量(51.94g)也最高,与其它密度水平下的单株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光合因子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序为:叶绿素b含量(r=0.6102)>净光合速率(r=0.5238)>叶绿素总量(r=0.4748)>胞间CO2浓度(r=0.3676)>蒸腾速率(r=0.2783).移栽密度与叶绿素h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单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油菜单产200~250kg/667m~2的生育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侯国佐,张瑞茂,赵继献,程尚明. 2000

[2]杂交油菜益油1号直播密度试验. 王燕玲,张莹,罗绮霞,钟永先,张瑞茂. 2013

[3]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盛湘油9号的选育. 侯燕,侯剑,何惠萍. 2010

[4]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侯国佐,秦信容. 2000

[5]黔油10号制种高产栽培模式分析. 何采平,王尔明,黄泽素,魏忠芬. 2000

[6]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油6号特征特性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陈长艳,赵继献,程国平,任廷波,李子强,陈俊锟. 2011

[7]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 侯剑,侯燕,何惠平. 2013

[8]不同磷钾肥及施用量对杂交油菜油研11号产量的影响. 李风华,徐小平,侯燕,邵明波. 2010

[9]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早18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程国平,余顺波,赵继献,王晓芳. 2017

[10]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程尚明,张瑞茂,赵继献,王华,陈大伦. 2000

[11]油菜单产250kg/667m~2冬前调控技术的研究. 侯国佐. 2000

[12]杂交油菜三北98双株移栽试验效果分析. 程国平,刘宣强. 2016

[13]油菜新品种油研早18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侯剑,何惠平,周琦,徐春. 2015

[14]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15]杂交油菜臻油89恢复系9377R特征特性及原种繁殖技术. 杨正娟,程国平,赵继献,田世刚,安兴智. 2016

[16]“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侯国佐,杜才富,侯燕,张瑞茂. 2009

[17]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吴仲武,黄泽素,代文东,田景茂,唐容,李德珍. 2012

[18]钾肥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灌浆成熟期过程中品质性状的影响. 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2

[19]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杂种优势的研究. 杜才富,侯国佐,朱文秀,胡腾文,陈芝能,田世刚. 1998

[20]油菜新品种三北98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程国平,赵继献,高志宏,任廷波,胡海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