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牛妍
作者: 牛妍 1 ; 赵志刚 1 ; 徐亮 1 ; 余青兰 2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
2.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
关键词: 油菜;种间杂交;品质改良
会议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72-77
摘要: 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的优良性状导入白菜型油菜,选育新型白菜型油菜,以改良其遗传背景.通过自交亲和指数和花粉管萌发观察结果发现,芥白杂交后代已获得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且随着世代的增加,白交亲和植株比例增加.双亲均非黄籽,芥白杂交后代BC1 F2群体获得5份黄籽材料,其中3份黄籽性状是可遗传的.芥白杂种后代变异广泛,已经获得渗入有芥菜型油菜优良遗传物质的新型白菜型油菜.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2]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 赵志刚. 2013
[3]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遗传分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星晓蓉,杜德志. 2013
[4]油菜种间杂交后代叶色变异研究. 赵志刚. 2013
[5]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研究.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 2013
[6]利用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人工合成芥菜型油菜. 赵志刚. 2014
[7]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黄籽资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 2013
[8]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评价、改良和利用. 王舰,王芳. 2013
[9]青海地方白菜型油菜遗传资源的特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杜德志,刘青元,李秀萍,赵洪朝,唐国永,安风云,王宁惠. 2004
[10]多室油菜研究进展.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唐国永,王宁惠,安凤云,李秀萍,付忠,余青兰,王瑞生. 2004
[11]油菜在青海省种植的优势地位和开发前景. 田正科. 1999
[12]油菜品质分析比对检测及方法. 王宁惠. 2008
[13]青海省油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王艳君,赵洪潮,杜德志. 2004
[14]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田正科. 2002
[15]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聂平,杜德志,徐亮,姚艳梅. 2008
[16]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叶景秀,柳海东. 2019
[17]氮磷钾配比及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韩梅,陈占全,郭石生,张启芳. 2009
[18]油菜开花期的遗传调控及QTL研究进展. 李新,肖麓,杜德志. 2019
[19]春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实性评价. 徐亮,赵志,杜德志. 2012
[20]5%甲拌磷对油菜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 赵利敏,杜晓丽,王爱玲.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苗期干旱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薇;赵彤;岳瑶琴;尚国霞;余青兰;徐亮;赵志刚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苗期;干旱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徐亮;唐国永;王宗昌;杜德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青杂有限1号;栽培技术
-
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作者:徐亮;李开祥;郭少敏;杜德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QTL定位;SNP芯片
-
342份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研究
作者:岳瑶琴;赵彤;余青兰;徐亮;李开祥;赵志刚
关键词:油菜;抗旱性;评价指标;资源筛选
-
通过表型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适合春油菜区的优异种质
作者:徐亮;林建荣;杜德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基因型;表现型;
-
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作者: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形态学;细胞学
-
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评价
作者:赵彤;余青兰;姚艳梅;徐亮;赵志刚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单指标评价;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