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pH值调控对秸秆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CHENG Guang-yin

作者: CHENG Guang-yin 1 ;

作者机构: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ast China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ural Renewable Ener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210014,

关键词: 沼气工程;农业秸秆;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氢离子浓度指数;产气效果

会议名称: 2014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沼气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页码: 00000281-00000290

摘要: 为提高秸秆两相厌氧发酵相分离的效果,采用每天人工调节水解产酸相水解液至碱性环境的方式,研究pH值调控用于秸秆两相厌氧发酵相分离的可行性,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水解产酸相产气量、甲烷含量、水解液pH值、COD浓度以及甲烷相产气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纯秸秆两相厌氧发酵虽可正常进行,秸秆TS产气量为281.28mL/g,平均甲烷含量为47.36%,但95.85%的产气量来自水解产酸相,相分离效果非常差;每天将水解液pH值调节至8.0不但不能抑制水解产酸相产气,水解产酸相产气量较对照还增加了24.51%,平均甲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5个百分点;每天将水解液pH值调节至9.5和11.0虽然抑制了水解产酸相产气,提高了水解液COD浓度,但对水解液后续产甲烷同样有明显抑制,甲烷相累积产气量分别仅为CK的89.97%和17.48%,水解产酸相累积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比重仍高达95.51%和94.21%;维持水解产酸相碱性环境促进了秸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溶出,但不利于半纤维素的溶出,TS损失率的结果与产气的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解产酸相至碱性环境的方式并不能提高秸秆两相厌氧发酵相分离的效果,每天调节水解产酸相水解液至8.0对提高秸秆两相厌氧发酵产气效果明显.

分类号: S216.4

  • 相关文献

[1]pH值调控对秸秆两阶段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曹杰,叶小梅,杜静,常志州. 2015

[2]兴望农牧沼电示范处理工程分析. 全桂香,常志州,杜静,王世梅. 2007

[3]南北方沼气工程中增保温技术利用现状和分析. 朱德文,杜静,曲浩丽,王鹏军,陈永生. 2015

[4]固液相分离比例对麦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DU Jing,杜静,QIAN Yuting,钱玉婷. 2013

[5]我国秸秆沼气研究现状与展望. WANG Fei,王飞,SHI Zu-liang,石祖梁. 2014

[6]青贮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 FU Guang-qing,付广青,YE Xiao-mei. 2014

[7]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Du Ling,杜静,Chen Guang-yin. 2014

[8]秸秆床反应器厌氧发酵产沼气初步研究. CHEN Guang-yin.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