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u Bao-guo

作者: Zhu Bao-guo 1 ; 朱宝国 2 ; ZHANG Chun-feng 1 ; 张春峰 2 ; Meng Qing-ying 3 ;

作者机构: 1.Jiamusi Branch,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musi 154007,Heilongjiang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3.Jiamusi Branch

关键词: 大豆;多元中微肥;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页码: 1-6

摘要: 以‘合丰55号’大豆为材料,设5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控制中微肥施用量,研究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提高结荚期到鼓粒期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同时,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施用中微肥大豆增产为10.6% ~ 14.5%(P<0.01)和1.2% ~ 4.7% (P<0.05),蛋白质含量增加0.60% ~ 1.10% (P<0.01) 和0.12% ~ 0.62% (P<0.05); 脂肪含量降低0.37% ~ 0.78% (P<0.05)和0.08% ~ 0.49%.综合以上分析,T4处理效果最好.因此,中微量肥料的施用对大豆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注意合理的施用量.

分类号: S565.106.2

  • 相关文献

[1]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Meng Qing-ying. 2014

[2]不同尿素混施对大豆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Yu Zhonghe. 2012

[3]大豆合丰25复合诱变研究. 郑 伟,郭 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韩世峰,刘玉红. 2011

[4]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刘鑫磊,栾晓燕,王蕊,马岩松,刘琦,马长友. 2014

[5]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6]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 吴宁,孔祥军,王永斌,赵远铃,谭巍巍,王广金. 2017

[7]~(60)Co-γ诱变大豆品质与农艺性状关联度分析. 郭数进,杨凯敏,周永航,王燕平,李贵全. 2016

[8]掐尖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囡囡,于忠和,宋英博,朱宝国,刘忠堂,陈庆山,胡国华,孟庆英. 2010

[9]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邵珊珊,石绍河,陈维元,付亚书,姜世波,曲梦楠,陈琦. 2018

[10]生物炭对大豆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丁俊男,于少鹏,李鑫,来永才. 2019

[11]大豆维生素E含量与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刘焕成,曹广禄,鹿娜,孙明明,韩英鹏. 2018

[12]锰不同施用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德祥,赵海红,王庆胜,吴丽丽,李长锁,于涵,胡喜平,张玉先. 2011

[13]大豆合丰25复合诱变研究. 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韩世峰,刘玉红,徐明贵. 2011

[14]光周期对大豆品种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桂茹. 1997

[15]航天搭载大豆SP_2农艺性状诱变效应初报. 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刘忠堂,刘玉红. 2008

[16]黑河地区灾后补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吴俊彦,于晓光. 2014

[17]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单株粒重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振帮,朱荣胜,高运来,刘春燕,蒋洪蔚,韩冬伟,胡国华,陈庆山. 2011

[18]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农艺综合性状鉴定与分析. 李明雪,孙旭红,张勇,王磊,杨兴勇,庞泽,宋继玲. 2024

[19]大豆多个数量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 薛红. 2010

[20]高纬寒地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蔡鑫鑫,谭娟,吕晓丽,王舒,张崎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