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rDNA ITS序列的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伟

作者: 李伟 1 ; 张爱香 1 ; 孙海燕 1 ; 王宁 1 ; 陈怀谷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丝核菌;基因间隔序列;系统发育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页码: 155-155

摘要: 小麦纹枯病主要是由双核丝核菌AG-D融合群的Rhizoc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侵染小麦引起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耕作措施等的改变,小麦纹枯病在我国逐渐向北蔓延,且呈逐渐加重的趋势(陈莹等,2009).一直以来丝核菌是根据菌丝融合群来进行分类的,而根据rDNA ITS序列对该类真菌的融合群进行鉴定也成为常用的分类方法(Sharon et a1.,2006,2008).但是最近 Pannecoucque等人(2009)对多核丝核菌R.solani AG2-1融合群菌株的研究发现,其rDNA ITS序列普遍存在异质性,即同一个菌株的ITS序列也存在多样性.为研究R.cerealis中是否也存在该现象,以及同一个菌株的不同ITS序列是否影响其融合群的鉴定,从本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选取了15株R.cerealis菌株,对这些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R.cerealis的TTS序列可明显的分成3个分枝,同一个菌株的不同ITS序列可分别存在于其中的两个分枝中。虽然同一个菌株的不同ITS序列并不单独聚类,但这些ITS序列并不影响其菌丝融合群的分类。因此,虽然R.cerealis菌株的rDNA TTS序列普遍存在异质性,一个菌株的一条ITS序列并不能完全准确的代表该菌株,但这些序列并不影响其菌丝融合群的鉴定。

分类号: S435.121.48

  • 相关文献

[1]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外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王宁,孙海燕,李伟,陈怀谷. 2010

[2]三唑类杀菌剂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机理研究——对小麦苗期生长和病菌附着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方中达. 1992

[3]小麦纹枯病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比较.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2005

[4]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孙海燕,丁晓菲,杜文珍,李伟,陈怀谷. 2011

[5]小麦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2005

[6]一种新的小麦纹枯病抗性苗期鉴定评价方法. 任丽娟,姚金保,陈萍,马鸿翔. 2009

[7]大玫北方 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 1999

[8]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周玉梅,李茹. 1999

[9]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方正,陈怀谷,陈厚德,王裕中. 2006

[10]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陈莹,李伟,张晓祥,张伯桥,于汉寿,陈怀谷. 2009

[11]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夏正俊,李清铣. 1992

[12]我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陈莹,李伟,于汉寿,陈怀谷. 2009

[13]核果类果树ITS序列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王化坤,陶建敏,渠慎春,房经贵,马瑞娟,章镇,娄晓鸣. 2010

[14]叶绿体atpB-rbcL序列分析在核果类果树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王化坤,陶建敏,渠慎春,马瑞娟,房经贵,娄晓鸣,章镇. 2010

[15]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刘艳荷,方继朝. 2008

[16]藏獒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犬科动物系统发育分析. 李隐侠,钱勇,曹少先. 2014

[17]C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X_(17)病毒株部分基因的序列分析. 刘艳荷,郭慧芳,方继朝. 2011

[18]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基于Co I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季英华,史文琦,乐文静,刘莉,周益军. 2010

[19]植物蛋白质合成延伸因子. 陈建中,章镇,戴剑. 2002

[20]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基于Co Ⅱ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季英华,史文琦,乐文静,刘莉,周益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