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番鸭VIPR-1基因的克隆及其SNPS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辛清武

作者: 辛清武 1 ; 黄勤楼 1 ; 缪中纬 1 ; 郑嫩珠 1 ; 朱志明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黑番鸭;细胞膜受体基因1;基因克隆;就巢性状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

页码: 121-125

摘要: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864 bp(序列1)和1673 bp(序列2)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选用处在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序列1包含第5外显子(101 bp)、第5内含子(1630 bp)及第6外显子(133 bp)的完整序列;(2)序列2包含第12外显子(42 bp)、第12内含子(1455 bp)的完整序列和第13外显子(176 bp)的部分序列;(3) 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AfaI、StuI二个酶切位点,AfaI位点在内含子12902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T、TT三种基因型;StuI位点在内含子988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4)通过对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个体的研究,发现所测产蛋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CC (32)、TT(40)、CT(42),就巢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为CC(18)、TT (40)、CT (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StuI酶切位点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 (1.0)一种基因型,而产蛋黑番鸭表现为AG(0.4123)、AA(0.1754)、GG(0.4123)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产蛋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C902T、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极)显著相关,这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分类号: S834.1

  • 相关文献

[1]黑番鸭G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朱志明,黄种彬,陈晖,钟志新,郑嫩珠,缪中纬. 2011

[2]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SNP与就巢性状关联分析. 辛清武,缪中纬,郑嫩珠,朱志明,黄勤楼. 2013

[3]不同日龄黑番鸭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辛清武,朱志明,郑嫩珠,缪中纬,陈晖,饶秋华,池春梅. 2012

[4]黑番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基因(VIPR-1)的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郑嫩珠,陈晓燕,陈晖,朱志明,缪中纬,辛清武,王正朝,卢立志. 2012

[5]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 辛清武,郑嫩珠,缪中纬,朱志明,陈晖,刘凤辉. 2014

[6]不同性别黑番鸭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 朱志明,黄种彬,钟志新,缪中纬,陈晖,郑嫩珠. 2011

[7]黑番鸭蛋品质研究. 朱志明,钟志新,黄种彬,缪中纬,陈晖,郑嫩珠. 2011

[8]黑番鸭VIP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辛清武,缪中纬,郑嫩珠,朱志明,黄勤楼. 2013

[9]黑番鸭VIPR-1基因的克隆与多态性分析. 辛清武,郑嫩珠,缪中纬,朱志明,黄勤楼. 2013

[10]黑番鸭VIPR-1基因的克隆与多态性分析. XIN Qingwu,辛清武,ZHENG Nenzhu. 2013

[11]北京鸭、黑番鸭和半番鸭肌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朱志明,郑嫩珠,缪中纬,辛清武,李丽,章琳俐,黄勤楼. 2017

[12]多花水仙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欢,何炎森,李科,申艳红,吴用,陈晓静. 2014

[13]龙眼体胚发生相关未知蛋白DlUP-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赖呈纯,赖钟雄,林玉玲. 2014

[14]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5的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赖呈纯,林玉玲,赖钟雄. 2012

[15]花生谷氨酸脱氢酶基因AhGDH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湘瑜,徐日荣,林栩松,唐兆秀. 2016

[16]丝瓜LcWRKY2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建汀,朱海生,温庆放,王彬,张前荣,陈敏氡,林珲,薛珠政. 2017

[17]龙眼TPI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林玉玲,姜顺日. 2012

[18]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林玉玲,姜顺日. 2010

[19]多花水仙HDS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吴用,何炎森,李科,申艳红,李欢,陈晓静. 2015

[20]中国水仙NtCCHC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邹晖,李海明,王伟英,林江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