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溉量对广州地区马铃薯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LI Xiaobo

作者: LI Xiaobo 1 ; 李小波 2 ; TU Panfeng 3 ; 涂攀峰 4 ; LIU Xiaojin 5 ;

作者机构: 1.Crops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3.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 510642,China

4.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5.Crops Resea

关键词: 马铃薯;灌溉量;生物学性状;出苗率;发病率

会议名称: 广东省作物学会、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作物学会;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

页码: 177-181

摘要: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粤引85-38"为材料,研究广州地区不同灌溉量对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及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田间性状、商品薯率和品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400m3/hm2滴灌处理不仅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产量及商品薯率,而且还能降低田间植株发病率.本研究为改变广州地区马铃薯灌溉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32.071

  • 相关文献

[1]评估茶枝柑黄龙病病情的3种定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马冲,何桢锐,孔广辉,周江文,钟君泽,周而勋,程保平. 2024

[2]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的影响因素研究. 程保平,彭埃天,宋晓兵,凌金锋,崔一平,陈霞. 2017

[3]2016年秋冠小白菜春秋两季多点比较试验. 李桂花,陈汉才,张艳,黎庭耀,唐文武. 2017

[4]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品质特征研究.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晏嫦妤,卓敏. 2010

[5]“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吴华玲,乔小燕,李家贤,陈栋,何玉媚,黄华林,刘军,关美玲. 2011

[6]13个梅州特色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及主要生化组分研究. 吴华玲,陈栋,李家贤,乔小燕,黄华林,何玉媚,关美玲. 2011

[7]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王丰,柳武革,李金华,刘振荣,李曙光,廖亦龙,彭惠普,毛兴学. 2004

[8]广东省花生白绢病菌的分布和生物学性状研究初报. 肖翔,陈晓兰,邓铭光,徐大高,潘汝谦. 2012

[9]广东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LI Xiaobo,李小波,An Kang,安康. 2013

[10]高咖啡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与化学品质特征的研究.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2008

[11]不同食用菌菌糠复配基质对番茄和青花菜秧苗出苗的影响. 赫新洲,曹健,陈琼贤,张白鸽,杨秋,高惠楠,李妙汉,梁旖璐,高艺,黄志超. 2012

[12]猪流感在人际间的传播. 禹思宇,向华,张健(馬非). 2010

[13]广东冬种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刘晓津,李一聪,曹静,彭晓江,王春玲,安康,邱道寿,李康活. 2008

[14]马铃薯中马来酰肼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裴明黎,蒋振辉,王秋霜,应铁进. 2009

[15]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19

[16]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施肥现状调查与施肥对策. 李成晨,安康,索海翠,刘晓津,李小波. 2019

[17]水葫芦覆盖对南方冬种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 张泰劼,崔烨,田兴山,冯莉. 2018

[18]马铃薯抗寒研究进展. 刘计涛,索海翠,李成晨,王丽,单建伟,安康,李小波. 2020

[19]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曾璐,李小波,熊兴耀. 2019

[20]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品种密度试验. 李小波,方志伟,李一聪,彭晓江,黄春梅,张小兰,吴晓燕,刘晓津.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