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炎璐

作者: 李炎璐 1 ; 陈超 2 ; 翟建明 1 ; 李波 2 ; 王清印 3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3.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1418

关键词: 石斑鱼类;杂交育种;种质资源;遗传学

会议名称: 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124-131

摘要: 21世纪初,石斑鱼类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石斑鱼的人工繁育与育苗也面临着一些如受精卵质量差、稚幼鱼互相残杀、病害等问题。将杂交及选育等遗传育种技术应用于石斑鱼中,希望可以达到改良种质的目的。笔者2011年在对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杂交试验中就是利用七带石斑鱼耐低温能力强,云纹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将其杂交,期望得到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的继承双亲优势的杂交后代。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石斑鱼亲本及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建立石斑鱼类种质资源分析和评价体系,开发利用优良性状种质资源,筛选并获得优良种群或优良性状特异的分子标记;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雌核发育、多倍体育种等,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如标记筛选、基因克隆、遗传图谱、QTL定位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抗病的石斑鱼优良品种,逐步实现石斑鱼类养殖良种化。随着上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将为石斑鱼杂交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提供技术及条件上的保障,可望在石斑鱼杂交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类号: S965.334:S961.5

  • 相关文献

[1]斑鳜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及其效果分析. 周磊,罗渡,卢薛,王鹏飞,胥鹏,曾雷,李桂峰. 2014

[2]我国近海星康吉鳗群体的形态学、遗传学比较研究. 尹洁,牟秀霞,张崇良,徐宾铎,薛莹,任一平. 2020

[3]中国近海棱梭拉丁名的更正. 刘璐,高天翔,韩志强,李纯厚,孙典荣,宋娜. 2016

[4]罗非鱼遗传育种研究. 卢迈新,黄樟翰. 2005

[5]蟹类微卫星DNA标记的筛选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刘萍,宋来鹏,李健,刘振辉. 2008

[6]栉江珧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 周丽青,王雪梅,吴彪,陈四清,刘志鸿,杨爱国. 2016

[7]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李炎璐,陈超,翟介明,李波,王清印. 2012

[8]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燕敬平,孙慧玲,方建光,张榭令,陈家彦,张春利. 1999

[9]刺参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育种试验. 赵春暖,郑言鑫,李致远,范妮妮,于涛,蔡忠强,林建国. 2015

[10]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林元烧,李丙林,崔雪森,曹文清. 2001

[11]新品种高寒鲤的选育. 刘明华,沈俊宝,白庆利,徐伟. 1997

[12]四种正交子一代奥尼罗非鱼耐链球菌病能力差异研究. 祝璟琳,邹芝英,李大宇,肖炜,杨弘,薛良义. 2019

[13]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选育群体与杂交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及其在低温条件下生长性能的比较. 李东宇,孟宪红,孔杰,栾生,曹宝祥,罗坤. 2017

[14]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杨丽萍. 2010

[15]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英杰,刘永新,方辉,韩刚,李梦龙,李学梅. 2015

[16]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共享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梦龙,郑先虎,吴彪,方辉,刘永新. 2019

[17]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曾一本. 1999

[18]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种质资源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研究. 许珊华,章嘉淇,卢婷,符圆,唐潇,唐琼英,夏正龙,蔡缪荧,高权新,李景芬,杨国梁. 2021

[19]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毛瑞鑫,张雅斌,郑伟,杜晓燕,孙效文. 2010

[20]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刘萍,李健,何玉英,孔杰,王清印.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