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青海湖控制沙尘的综合防沙治沙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登山

作者: 张登山 1 ; 鲁瑞洁 2 ; 田丽慧 2 ; 石昊 2 ; 吴汪洋 2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国土整治;土地沙漠化;生态治理;效益分析

会议名称: 第九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台湾蒙藏基金会;内蒙古科协

页码: 64-68

摘要: 通过在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治理试验研究,可以推广到全湖区,使整个湖区沙漠化土地治理后发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防治土地沙漠化,主要是发挥其生态效益,使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过程。设置沙障是固沙的手段,种草种树才是固沙的根本。工程措施结合种植沙棘、乌柳等生物措施可快速防沙治沙,有效控制沙尘。封沙育草是防止沙漠化发展,使其逆转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流沙固定后,有机物增加,加速了成土过程,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经封沙育草,增加了植被覆盖度,生物量显着提高。对抗灾保畜,提高仔畜的成活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割草圈饲提高畜牧业质量。控制减少了风沙、河流泥沙,就降低了河流含沙量,减轻了对河、湖水的污染,提高了裸鲤鱼产卵和成活率,从而将会保护湖区鱼类资源,增加产鱼量。治理风沙,关系到鸟岛存亡。风沙治理后,将大大减轻对鸟岛的危害,改善了鸟类的生境。对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青海湖鸟岛旅游,为国家增加外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铁路及主要工程设施地段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固沙后,可降低风沙对铁路交通的危害,减少沙埋铁路而造成既投人经费清沙,又耽误铁路正常运输。湖区沙漠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除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过治沙试验研究,可以为治理整个湖区沙漠提供科学依据,作出示范,同时也为高寒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于摸索经验,为沙漠治理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对改善青海湖生态环境,提高湖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将有不可估量的效益。

分类号: F323.24

  • 相关文献

[1]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张登山. 2000

[2]1976—2007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 田丽慧,张登山,胡梦珺,鲁瑞洁. 2013

[3]利用卫片解译方法研究沙珠玉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 张登山,赵鸿斌,杨红文,石蒙沂,张胜邦. 1996

[4]谈青海湖环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 熊国富. 2009

[5]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与生态恢复初步研究. 张登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鲁瑞洁,陈原,夏虹,石蒙沂,王宁,陈来生. 2004

[6]孟宗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王海,王海宁. 1996

[7]苦水玫瑰灌木经济林在湟水丘陵旱地种植示范效益分析. 师发苗,刘红霞,张存兄,肖明. 2024

[8]高淀粉马铃薯青薯3号示范推广效果与思考. 张永成.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