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强

作者: 张强 1 ; Zhang Qiang 2 ; Tan Yafei 3 ; 谭亚飞 4 ; Zhao Yanyan 5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450002

2.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s,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4.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450001

5.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s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种间杂交;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分子标记

会议名称: 第七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

页码: 00000083-00000089

摘要: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所获得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分类号: S634.3:S603

  • 相关文献

[1]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种间杂种的创制、鉴定与遗传分析. 李丽娜,付留洋,秦利,刘华,苗利娟,齐飞艳,杜培,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2017

[2]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8

[3]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马朝芝. 2006

[4]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5

[5]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朱家成,高玉千,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 2008

[6]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边传红,丁玥琪,赵世民,李淑君,康业斌. 2017

[7]花生属中花生组与拟直立型组种间杂交研究. 张新友,刘恩生,殷冬梅. 1999

[8]利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 文雁成,鲁丽萍,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赵磊,曹金华. 2014

[9]花生种间杂种胚胎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 张新友,徐静,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3

[10]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张强,赵艳艳,谭亚飞,常晓轲,姚秋菊,原玉香,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9

[11]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schinzianum Asch、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种间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 张海洋,苗红梅,张体德,魏利斌,李春,王慧丽,段迎辉,琚铭. 2013

[12]花生种间杂交胚胎发育初探. 徐静,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3

[13]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反刍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顺进,寇浩玮,丁晓婷,刘贤,蔡雯雯,张子敬,施巧婷,茹宝瑞,雷初朝,黄永震. 2021

[14]大白菜抗干烧心病研究进展. 魏小春,原玉香,李林,庞文星,赵艳艳,董晓冰,杨双娟,苏贺楠,王志勇,赵佳琦,牛刘静,张晓伟. 2022

[15]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白献晓,张子敬,王璟,徐照学. 2017

[16]双油8号不同结实部位种子品质差异. 朱家成,张书芬,曹金华,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赵磊. 2013

[17]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4

[18]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张书芬,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5

[19]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两种配合力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田保明,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2

[20]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分析. 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何俊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