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保证稻田持续高产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初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XUE Li-hong

作者: XUE Li-hong 1 ; 薛利红 2 ; LI Gang-hua 1 ; 李刚华 1 ; HOU Peng-fu 2 ; 候朋福 1 ; FAN Li-hui; 范立慧; YANG Lin-zhang; 杨林章;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14

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关键词: 水稻;减量施肥;氮肥利用率;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页码: 00000275-00000283

摘要: 目前太湖流域稻田施肥过量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农田化肥利用率低,大量的养分损失到环境中.对化肥进行源头减量,从而减少农田化肥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在确保高产可持续的基础上对化肥进行减量,减多少,怎么减,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N15同位素示踪研究以及水稻前后期用肥比例、适宜基蘖肥比例的盆栽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结果,总结提出了稻田持续高产低污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稻季施氮量的合理计算、基于土壤肥力的前后期适宜施肥比例以及基蘖肥的合理运筹、基于作物长势的穗肥实时调控等.明确了氮肥减量首先应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合理施氮量,然后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高低对前后期用肥比例以及基蘖肥的分配进行优化,根据作物长势对穗肥用量进行实时微调,从而确保水稻高产可持续.氮肥减量应重点减少前期用肥即基蘖肥的用量,水稻基蘖肥比例随肥力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低肥力下60%最佳,中肥力下50%为宜,高肥力下可降低至40%;此外,低肥力下需重视基蘖肥之间的分配,以3:7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高肥力下基蘖肥的分配比例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分类号: S511.062

  • 相关文献

[1]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颖,周枫,罗佳琳,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2021

[2]猪粪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郑网宇,吴园园,张辉,宁运旺,马洪波,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 2019

[3]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4]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马资厚,薛利红,潘复燕,徐珊珊,高倩,杨林章. 2016

[5]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孙国峰,王鑫,盛婧,张丽萍,王子臣,周炜. 2021

[6]精确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郑网宇,陈功磊,冯冰,汪吉东. 2020

[7]~(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林晶晶,李刚华,薛利红,张巫军,许慧阁,王绍华,杨林章,丁艳锋. 2014

[8]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水稻产量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 刘雅文,马资厚,潘复燕,杨林章,薛利红. 2017

[9]树脂包膜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王玉红,王长松,陈莉萍,胡姚凯,许仙菊,张永春. 2016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通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于倩倩,王会方,赵信林,朱德进,张辉. 2018

[11]腐熟鸡粪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荀贤玉,夏阳洋,钟月华,孟爱红,何玲玲,张军强,马洪波,王晓云. 2024

[12]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控释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韩笑,刘旭杰,石吕,张晋,单海勇,石晓旭,严旖旎,刘建,薛亚光. 2025

[13]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沿海农区南粳9108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丁颖,晏军,刘兴华,刘艳艳,贺江,宛柏杰. 2025

[14]连续3年施用高量猪粪有机肥的水稻剑叶光合特征. SUN Guofeng,孙国峰,ZHOU Yu,周宇. 2015

[15]利用HJ星遥感进行水稻产量监测预报. 李卫国,李花. 2010

[16]生活污水尾水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YIN Ai-jing,尹爱经,XUE Li-hong,薛利红,YANG Lin-zhang,杨林章,DUAN Jing-jing,段婧婧,XUE Li-xiang. 2017

[17]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18]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19]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20]长江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分析. 张国发,侯朋福,章建伟,周燕,徐磊,李刚华,丁艳锋.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