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北地区土壤养分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Wu Haiyan

作者: Wu Haiyan 1 ; 吴海燕 1 ; Fan Zuowei 1 ; 范作伟; Liu Chunguang;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2

关键词: 土壤养分;气象因子;土壤肥力;东北地区

会议名称: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土壤学会

页码: 00000602-00000614

摘要: 应用SP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主要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和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无霜期等热量因子的多点平均值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与热量因子都表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但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和无霜期等热量指标则是辽宁省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进一步说明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不利于养分指标的积累,土壤肥力下降.

分类号: S158.3

  • 相关文献

[1]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范作伟,彭畅,金荣德,吴海燕. 2018

[2]东北稻区二化螟种群灾变与监控进展报告. 孙雅杰,高月波. 2007

[3]粮食安全与东北地区牧草用地的思考. 徐安凯. 2009

[4]东北地区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 2017

[5]东北不同生态区域新型耕作模式玉米产量差异. 李瑞平,白氏杰,谢瑞芝,王克如,罗洋,侯鹏,明博,郑洪兵,刘武仁,王浩,李少昆. 2019

[6]播期对东北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魏雯雯,吴杨,王永军. 2019

[7]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 2016

[8]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李沐慧,王媛媛,陈井生,颜秀娟,刘晓宇,段玉玺,朱晓峰,陈立杰. 2016

[9]东北地区现代玉米产业农业经济调查分析. 杨双,张云飞,郭文波,郭亚梅,朱玉芹,徐晓红,李万良. 2008

[10]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监测与入侵风险分析. 张正坤,鲁新,李建平,张有才,丁毅弘,徐文静,杜茜,李启云,郭文超. 2012

[11]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蔡红光,梁尧,刘慧涛,刘剑钊,秦裕波,刘方明,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9

[12]东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徐艳荣,仲义,代秀云,侯宗运,焦仁海,刘兴二. 2020

[13]东北地区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张海燕,苗国辉,于翠香,王占海,杨贵春. 2017

[14]东北地区冬季猪舍环境监测. 张云影,万丽红,吕礼良,赵岭乐,王大广,王浩. 2011

[15]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李阳阳,董岭超,王英男,赵洪琨,袁翠平,齐广勋,刘晓冬,王玉民. 2024

[16]东北地区西伯利亚杏2个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 马丽娟,郭太君,何丹丹,李锋,张艳波,马丽霞. 2014

[17]我国东北地区的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高玉江,侯佳贤,崔龙. 2005

[18]东北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分析. 路亚洲,宋广树,孙蕾,杨春刚,张俊国,陈一昊,陈莫军,高玲,刘妍. 2012

[19]东北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刘慧涛,张冰冰,吕耀双. 1999

[20]东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技术. 孙凯,宫国辉,程艳,于娅,王娜,李雪,王庆峰,凤桐.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