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MO Bao-lin

作者: MO Bao-lin 1 ; 莫宝霖 2 ; QIN Chuan-xin 3 ; 秦传新 4 ; CHEN Pi-mao 1 ; 陈丕茂 3 ; YUAN Hua-rong 4 ; 袁华荣 1 ; FENG Xue 3 ; 黎小国; TONG Fei;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2.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

3.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紫海胆;食性分析;营养级;碳稳定同位素;氮稳定同位素

会议名称: 第一届微藻与水族高峰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天津市科协`宝坻区人民政府

页码: 00000001-00000011

摘要: 为掌握大亚湾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食性特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8月所采集紫海胆样本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营养级和食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紫海胆平均δ13C值为-(13.35±1.21)‰,平均δ15N值为(9.14±0.38)‰,平均营养级为2.11±0.14.不同壳径紫海胆之间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亚湾海域紫海胆生活环境周围生物δ13C值分布范围为最小值-(20.76±1.42)‰~最大值-(9.93±1.59)‰,δ15N值分布范围为最小值-0.16±1.34~最大值14.99±0.00‰,营养级范围为最小值1.34~最大值3.77.大亚湾主要生物种类可划分为悬浮物、初级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4个营养组群,其中紫海胆属于次级消费者.8月份调查海域珊瑚稀少,大型海藻密度低且死亡降解形成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陆源POM随降雨大量流入大亚湾,导致紫海胆在8月份摄食偏向碎屑食物链,主要食物来源为POM,平均贡献率为67.3%; 其余摄食种类为沉积物(Sediment Organic Matter,SOM)、裂叶马尾藻(Scagassum siliquastrum)、底栖硅藻、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7%、9.3%、6.7%、3.7%及3.3%.大亚湾紫海胆摄食种类与其栖息地底栖生物存在重叠,具有一定的食物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分析紫海胆食性特征对了解其所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Q959.268.05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莫宝霖,秦传新,陈丕茂,黎小国,冯雪,佟飞,袁华荣. 2017

[2]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影响. 李月,刘晃,谢正丽. 2022

[3]中华鲎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郭清扬,谷阳光,鲍虞园,李银康,周传江,颉晓勇. 2021

[4]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春季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级. 李忠义,左涛,戴芳群,金显仕. 2010

[5]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6]哲罗鱼和大麻哈鱼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分析. 关海红,尹家胜. 2012

[7]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吉圣,席世改,秦传新,郭禹,潘莞倪,邵广彧. 2021

[8]南方紫海胆增殖放流对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 聂永康,陈丕茂,周艳波,冯雪,袁华荣,梁宗杰,王文杰,莫宝霖. 2016

[9]南方紫海胆增殖放流对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英文). 聂永康,周治刚,李勇,陈丕茂,黄泽强,洪洁漳,谢学东,李辉权. 2016

[10]温度和体重对南海野生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呼吸代谢的影响. 冯雪,陈丕茂,秦传新,周艳波,袁华荣,李娜,乔培培. 2012

[11]南方紫海胆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聂永康,陈丕茂,周艳波,秦传新,余景,袁华荣,冯雪,王云祥,赵漫. 2016

[12]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英文). 罗虹霞,陈丕茂,黎小国,袁华荣,王莲莲,冯雪. 2015

[13]大亚湾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苗种生长情况. 罗虹霞,陈丕茂,袁华荣,秦传新,王莲莲,周艳波,冯雪,聂永康. 2015

[14]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罗虹霞,陈丕茂,黎小国,袁华荣,王莲莲,冯雪. 2015

[15]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张文博,刘华雪,巩秀玉,史荣君,黄洪辉. 2017

[16]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张明亮,齐占会,李斌,王斐,韩慧宗. 2018

[17]南海南部浮游动物稳定同位素研究——碳稳定同位素. 刘华雪,徐军,李纯厚,陈作志,黄洪辉. 2015

[18]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刘华雪,张文博,徐军,李纯厚,黄洪辉. 2018

[19]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余景,赵漫,陈丕茂,张月平. 2016

[20]汕尾甲湖湾附近海域鱼类结构季节变动研究. 黄吉万,李腾,孙典荣,刘岩,刘胜男,单斌斌,杨长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