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ANG Jia-jia
作者: ZHANG Jia-jia 1 ; 张佳佳 2 ; 徐新朋 3 ; XU Xin-peng 4 ; WANG Yi-lun 5 ; 王宜伦 6 ; JIA Liang-liang 1 ; 贾良良 1 ; CUI Rong-zong 7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3.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050051
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
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山西太原030031
7.中国农
关键词: 夏玉米;施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率;养分专家系统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页码: 00000284-00000293
摘要: 目的:针对当前中国夏玉米生产中肥料施用不合理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养分过量积累的现状,以及中国小农户经营、测土施肥实现困难等问题,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Hybrid Maize,NE),研究在华北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2014年共布置了371个田间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FP)为对照,通过五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华北地区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就全部试验而言,NE处理推荐施肥较FP处理施肥,显著的增加了产量(P<0.0001),高0.1t/hm2(+1.1%).NE平衡了肥料用量,显著降低了氮肥施用量,就四省总的每年平均施氮量而言,NE处理都显著低于FP处理,施氮量降低范围为71.7~106kg/hm2,平均降低了84.9kg/hm2,降幅达到了35.1%.但钾肥用量增加了25.8kg/hm2,而平均的磷肥施用量基本相同.NE处理与FP处理相比,四个省份中平均GRF都显著增加,分别高426(P=0.0063)、526(P<0.0001)、510(P<0.0001)和302元/hm2(P=0.0045),增幅为1.5%~3.0%,NE和FP处理平均的GRF分别为18036元/hm2和17581元/hm2,五年增加了277~689元/hm2,NE比FP处理平均增加了455元/hm2,其中由产量增加而带来的GRF为250元/hm2,占总GRF的比例为55.0%.本试验中,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吸收利用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平均分别增加了3.2kg/kg、10.9个百分点和18.5kg/kg,增幅分别达到了50.8%、67.7%和43.8%.结论:综上所述,Nutrient Expert推荐施肥专家系统较农民习惯施肥不仅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养分管理和推荐施肥方法,在实践上可行,可以在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上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13.062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处理对工矿复垦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靳东升,张强,郜春花,卢朝东,李建华. 2014
[2]不同施肥处理下工矿复垦区大豆根际效应分析. 张变华,靳东升,张强,郜春花,李建华. 2018
[3]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应用. Wang Hongting,王宏庭,Yu Zhiyong,于志勇,Zhao Pingping,赵萍萍,Zhang Dujun. 2016
[4]也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肥料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褚清河,强彦珍. 2010
[5]灌水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王姣爱,张晶,曹勇,张定一. 2012
[6]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7]氮磷肥配施对旱地苦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鑫,邓妍,陈少锋,张宝林. 2016
[8]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王宏庭,王斌,赵萍萍,郭红梅. 2009
[9]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晋凡生,韩彦龙,李晓平,李洁,李海金. 2017
[10]施肥处理对苦荞籽粒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影响. 边俊生,李红梅,邓晓燕,孙秋雁,梁霞,陕方. 2005
[11]品种和肥料两因素对苦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李红梅,陕方,边俊生,梁霞,邓晓燕,孙秋雁. 2005
[12]时空交替间隔灌溉对夏玉米田水分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同朝,李小艳,杜园园,李仟,白如轩,关小康. 2013
[13]宽垄沟播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李峰,鲁晋秀,贾亚琴,杨峰,王苗,张建诚,王小泰,阴东娟. 2019
[14]微喷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 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 刘彩彩,张孟妮,武雪萍,裴雪霞,党建友,张永清,奚雅静,王碧胜,宋霄君,李生平,郑凤君,董悦. 2019
[15]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峰,闫秋艳,鲁晋秀,杨峰,董飞,王苗,贾亚琴. 2019
[16]50%百草枯可溶粒剂防除夏玉米田间杂草试验. 樊建斌,高越,李光玉,刘中芳,张鹏九,张润祥. 2016
[17]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党德宣,苏东涛,陈朝辉,林何莺,薄晓峰,傅君,李兆斌,冯婉君. 2014
[18]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谢英荷,粟丽,洪坚平,王宏庭,张璐. 2012
[19]试论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性状影响分析. 党德宣,苏东涛,陈朝辉,林何莺,薄晓峰,傅君,李兆斌,赵磊,侯东颖. 2015
[20]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残留量的影响. 杨峰,闫秋艳,鲁晋秀,李峰,王苗,董飞.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