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青海湖沙地综合防沙治沙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登山

作者: 张登山 1 ; Zhand Deng-shan 2 ; Tian Li-hui 3 ; 田丽慧 1 ; Wang Hai-jiao 1 ; 汪海娇 1 ; Wang Qiao-yu 1 ; 王俏雨 4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2.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3.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和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

4.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青海湖沙地;防沙治沙模式;技术创新;生态建设

会议名称: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治沙协会

页码: 00000200-00000210

摘要: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还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气候调节器.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湖周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150.0km2,防治沙漠化对于改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研发出了综合防沙治沙的6种治理模式,并得到推广应用,为青海湖沙地治理起到了关键科技支撑作用.治理沙漠必须要有高科技的支撑,把科研成果在防沙治沙工程中推广应用。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区,为生态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进行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根据青海高寒地区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及特点,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适地适树适草,科学防治;实施沙水林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林水综合治理。以生态修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学习借鉴荒漠化防治、生态建设的先进理念与经验,把高端智力和科技创新运用到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大数据在荒漠化防治中得到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省荒漠化防治、产业驱动、绿色发展。在青海湖沙区推广应用国家发明专利‘种植小麦清棵/燕麦设置沙障技术”,做到少投资高效益。促进青海省防沙治沙工作和生态大省向生态强省的迈进。

分类号: S288

  • 相关文献

[1]发展燕麦生产在青海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马晓刚,任有成,王显萍. 2004

[2]推广良种良法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马进福. 2004

[3]"三北"地区引进国外灌木的过程和现状. 沈熙环,王志涛,闫杰,尤国春. 2023

[4]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与生态恢复初步研究. 张登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鲁瑞洁,陈原,夏虹,石蒙沂,王宁,陈来生. 2004

[5]青海高原反季节油桃和雪桃产业发展探讨. 陈来生,段有贵. 2012

[6]2012年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王舰,周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