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增产增效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吴存祥

作者: 吴存祥 1 ; 王幸 1 ; 齐玉军 2 ; 徐泽俊 2 ; 王宗标 2 ; 徐彩龙 2 ; 韩天富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徐州221131

关键词: 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土壤物理性状;麦秸腐解率

会议名称: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047-00000047

摘要: 黄淮海为中国大豆第二大主产区,该区域一般为麦后复播.播种季节,农时紧张,田间麦茬、麦秸清理较难,影响大豆播种质量;气温较高,降雨较少,水分匮乏影响大豆出苗;土壤多为砂姜黑土,耕性较差,雨后易形成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亟需秸秆全量还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针对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实际,研发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利用该技术,播种环节“秸秆清理、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一次完成。为比较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于2012-2016年在江苏徐州设置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等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播种方式相比,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l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d,同时田间出苗率最高;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初花期早0.1-2.3d,差异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量相同的条件下,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增产4.12%-12.40%,较浅旋人工撒播增产2.13%-5.50%;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全量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

分类号: S565.104.2

  • 相关文献

[1]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夏大豆农艺性状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吴存祥,齐玉军,徐泽俊,王宗标,韩天富. 2016

[2]连续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 SUN Guofeng,孙国峰,CHEN Liugen,陈留根,LIU Hongjiang,刘红江. 2017

[3]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4]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5]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6]长江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分析. 张国发,侯朋福,章建伟,周燕,徐磊,李刚华,丁艳锋. 2022

[7]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颖,周枫,罗佳琳,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2021

[8]有机(类)肥料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其胜,杨凯,蒋伟勤,贾艳艳,殷小冬,李青,董青君,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2023

[9]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在苏北地区应用效果试验. 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陈福恒,杨旭,常志州. 2014

[10]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邵文奇,董青君,李传哲,纪力,董玉兵,钟平,孙春梅,陈川,章安康. 2024

[11]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小麦体系剖面土壤质量的影响. 李祥,宁琪,周佳逸,徐聪,王磊,袁洁,汪吉东,张永春,陈亚华,张辉. 2024

[12]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遗传图谱的构建. 崔世友. 2003

[13]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14]蛹虫草固体发酵大豆基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ZHANG Cheng,张城,CHEN Hongwei,陈宏伟,ZHU Yunlan,朱蕴兰,YIN Junjie. 2017

[15]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陆虎华. 2002

[16]根浸提液和腐解液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奔立,朱华,许云东,沈明星,陆长婴. 2005

[17]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中棉所6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施庆华,张萼,陈建平,蔡立旺,戚永奎,王海洋,王永慧. 2012

[18]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罗桂杰,金倩,陈芬. 2016

[19]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赵轶鹏,邵在胜,王云霞,宋琪玲,王余龙. 2015

[20]酵素菌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廷刚,郭小山,吴传万,杜小凤,王连臻,顾大路,杨文飞,汪国莲,王伟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