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燕麦带状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赵洪祥

作者: 赵洪祥 1 ; 边少锋 1 ; 闫伟平 1 ; 孙宁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春130124

关键词: 玉米;燕麦;带状间作;种植模式

会议名称: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059-00000060

摘要: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春季风蚀严重,造成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流失;燕麦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传统玉米栽培方式不利于春季土壤的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率较低.本文针对春季风蚀严重、传统玉米栽培模式保水保土效果差的现状,探索形成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燕麦的带状间作种植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和玉米冠层特性、光合指标,以期为玉米、燕麦的带状间作这种保水保土栽培模式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3`S512.6

  • 相关文献

[1]基于节本增效的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评价. 徐北春,刘慧涛,杨双,吴迪,徐晓红,舒坤良. 2018

[2]吉林省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陈小姝,王绍伦,刘海龙,吕永超,高华援,杨富军,李春雨,孙晓苹,宁洽,沈海波,张志民,王礼斌. 2019

[3]播期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杨菲,李洪霄,宫庆友,张晗菡,李海涛,刘霞. 2019

[4]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研究. 夏海勇,丁照华,董希文,孔玮琳,汤艳艳,张正. 2016

[5]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光伏+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高明,田子玉,高峰,谭化,穆楠,王佳江,赵泽民. 2019

[6]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 王洪媛,李俊改,樊秉乾,骆晓声,彭畅,翟丽梅,李虎,马林,刘宏斌. 2021

[7]玉米大豆长期轮作对土壤物理特性与水热特征的影响. 郭金瑞,宋振伟,高洪军,闫孝贡,朱平,任军. 2017

[8]不同高低畦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周江明,韩小伟,田雪慧,武利峰,高英波,李明军,李伟,李树兵,郝延杰,韩哲,高琪. 2024

[9]种植模式对高密度下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根形态的影响. 王冬昭,饶德民,李琪瑞,程彤,于德彬,孟凡钢,赵婧,闫晓艳,邱强,张伟. 2023

[10]不同花生棉花间作配比下的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和收益研究. 杨菲,刘霞,李海涛,杨中旭,张正. 2021

[11]网袋法快速测定燕麦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张之鑫,宋志峰,杨建,蔡玉红. 2018

[12]吉燕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刘红欣,王佰众,栾天浩,李玉发,赵德,何中国. 2010

[13]16﹪克·福·醇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防治效果研究. ^A晋齐鸣^B1%^A宋淑云^B2%^A李红^B3%^A王立新^B4. 2001

[14]16﹪克·福·醇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防治效果研究. ^A晋齐鸣^B1%^A宋淑云^B2%^A李红^B3%^A王立新^B4. 2001

[15]从区域试验看吉林省玉米育种. 徐航. 2000

[16]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节水栽培技术现状与研究方向. 边少锋,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方向前,孟祥盟,闫伟平. 2008

[17]玉米宽窄行留茬深松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LIU Wu-ren,刘武仁,ZHENG Jin-yu,郑金玉,LUO Y,罗洋. 2008

[18]不同肥力土壤中分解几丁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玉米的促生效果研究. 金荣德,吴海燕,闫海洋,孙卉,范作伟. 2014

[19]吉林中部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Ren Jun,任军,Guo Jin-Rui,郭金瑞,Yan Xiao-Gong,闫孝贡,Liu Jian-Zhao. 2012

[20]玉米宽窄行种植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试验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邱贵春,罗洋.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