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播种深度对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梁宏杰

作者: 梁宏杰 1 ; 吕和平 2 ; 吴雁斌 3 ; 高彦萍 2 ; 张武 3 ;

作者机构: 1.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方式;大田直播;播种深度;淀粉含量

会议名称: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328-00000335

摘要: 试验以0.22~0.27g的"陇薯3号"试管薯为材料,以4、5、6、7cm的播种深度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会川进行大田直播试验,测定了植株生长、生物产量、块茎产量及块茎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播深出苗率都能达到92%以上;出苗45d后株高平均在40.58cm,茎粗平均在4.9mm;生物产量随播深增加而下降;不同播深下的生物产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单株结薯数随播深增加而增加,而块茎产量却随播深增加而降低;从块茎膨大期开始不同播深对薯块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马铃薯试管薯用于大田直播生产是基本可行的,不同播深对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具有显著影响.

分类号: S532.04

  • 相关文献

[1]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研究. 张武,高彦萍,孙小花,王敏,吕和平. 2019

[2]大西洋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播深试验初报. 王程,杨来胜,李世煜,把余忠,杨磊,李掌. 2018

[3]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及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赵萍,巩慧玲,赵瑛. 2004

[4]庆阳市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两种栽培方式差异比较研究. 张文伟,李峰,耿智广,李可夫,胡新元,陆立银,慕晶,苏龙,林子君. 2017

[5]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 刘高远,郭天文,谭雪莲,马得祯,张国宏,陈光荣. 2014

[6]栽培方式对甘肃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GAO Ying-ping,高应平,WANG Yong,王勇,DANG Yi. 2014

[7]小麦种质资源耐深播性评价体系研究. 李永生,王兴荣,张彦军,李玥,苟作旺,陈伟英,祁旭升. 2021

[8]96份谷子种质资源淀粉多样性及优异资源鉴选利用. 王红梅,杨天育,董孔军,何继红,张磊,陈玉梁,刘新星,李忠旺,任瑞玉. 2024

[9]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 2019

[10]高寒阴湿区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露头栽培技术. 刘润萍,曹占凤,郎建军,黄小霞,武永陶,李振谋,王丽慧,潘飞. 2021

[11]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探讨. 赵记军,于显枫,张绪成. 2021

[12]茎用莴苣品种适应性及适宜密度和栽培方式研究. 马彦霞,王晓巍,张俊峰,张玉鑫,蒯佳琳. 2016

[13]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究. 叶春雷,谢志军,罗俊杰. 2012

[14]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军峰,周锁奎,侯慧芝,周广业,李喜娥. 2009

[15]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振富,蓝祖庆,贺春贵,王国栋,刘陇生,葛玉彬. 2018

[16]不同穴播栽培方式与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李书田. 2015

[17]不同栽培方式下光敏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草量相关性的因子分析. 王斐,何振富,贺春贵. 2018

[18]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19]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任琴,王亚军,郭志鸿,李继平,谢忠奎,王若愚,王立,惠娜娜. 2015

[20]陇中半干旱区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