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蒋增杰;方建光;梁翻鹏;张华跃
专利号: CN20122026560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笼具日常管理的助力机械手装置。其包括连杆、连接体、排钩和把手,所述排钩焊接于连接体前端,所述连杆与连接体后端固接,所述把手固接于连杆尾端。所述连杆、连接体、排钩和把手材料均为不锈钢。它克服了手动绞车成本较高、无法普及;徒手手工操作对人身安全有潜在风险;佩戴手套操作不够灵活、工作效率低等弊端,产生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 相关文献
[1]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中作用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王涛,刘青松,李华,董宏标,段亚飞,张家松. 2019
[2]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繁育和养殖技术. 樊佳佳,白俊杰,姜鹏,简清,夏仕玲,叶星. 2011
[3]炎热的夏季北方精养鱼池的水质调控与日常管理. 刘宝祥. 2006
[4]水产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 赵法箴,王群,李健. 2005
[5]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宋德敬,王秉心. 2005
[6]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 陈晓雪,黄洪亮,陈雪忠. 2007
[7]蟹脚壳肉分离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陈超,李彤,张拥军,周游,吴凡. 2016
[8]建设一流水产科研机构的思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杨子江,王衍亮. 2005
[9]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刘永新,李梦龙,方辉,李乐,王书. 2018
[10]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英杰,刘永新,方辉,韩刚,李梦龙,李学梅. 2015
[11]水产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主要问题分析. 房金岑,韩刚,何雅静,孙涛. 2019
[12]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林善婷,胡晓,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陈胜军,赵永强,李春生,潘创. 2020
[13]代谢组学在水产品品质与安全中的研究进展. 李锐,孙祖莉,杨贤庆,李来好,魏涯,岑剑伟,王晶,赵永强. 2020
[14]基于水产数据库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初步研究. 张红燕,贺艳辉,龚赟翀,袁永明. 2008
[15]我国水产科技情报转化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及其方法研究的探讨. 陆忠康. 1992
[16]我国养殖机械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王玮,房金岑,王君,韩红玉. 2011
[17]水产科研机构人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评价. 吴滟,徐跑,蒋高中,郭晋. 2014
[18]水产疫苗的注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巩华,陈总会. 2012
[19]INTERNET在线水产相关期刊的概貌及其可利用性. 张红林. 1999
[20]试论水产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绩效考核与评估. 龙丽娜,刘晃,张敬峰,李月,徐琰斐.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春季桑沟湾硅藻群落结构对硅酸盐加富的响应研究
作者:张凯;姜娓娓;万东杰;高亚平;张义涛;蒋增杰
关键词:硅酸盐;硅藻;群落结构;粒径结构;桑沟湾
-
夏季高温期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生理能量学及碳收支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伟伟;姜娓娓;蒋增杰;张凯;万东杰;石亚洲;王玮欣;张义涛
关键词:长牡蛎;三倍体;二倍体;夏季高温;生理能量学
-
基于AMBI和M-AMBI法的桑沟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作者:李文豪;于晓清;蒋增杰;杜美荣;贾彦;何为;高亚平
关键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AMBI指数;M-AMBI指数;底栖生态环境质量
-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作者:徐筱琰;杜美荣;蒋增杰;姜娓娓;夏苏东;秦晓芳;严瑾;吕建福
关键词: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舟形藻生物膜;变态;蛋白质组学
-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关键词:硅循环;硅藻;植硅体;生物硅;碳汇;贝类养殖
-
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评估
作者:姜娓娓;白永安;袁明军;李伟伟;李昂;朱玲;毛玉泽;蒋增杰
关键词:蛤蜊岗;四角蛤蜊;光滑河蓝蛤;能量收支;养殖容量
-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关键词:脉红螺;摄食选择;摄食节律;摄食过程;摄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