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明人: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胡进锋;黄玉清
专利号: CN201210196538.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黑李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方法,属于果树病虫害防治领域。本发明针对黑李周年生长过程中的萌芽和开花期、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果实采收和营养恢复期、落叶和休眠期等4个物侯期,对虫情监测、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5种防治措施进行集成组装,克服它们各自使用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协同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提出适用于各物候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本发明能有效控制黑李主要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将黑李病虫害的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内,显著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无公害黑李的生产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黑李无害化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 相关文献
[1]福建南亚热带地区多油辣木主要病虫害调查. 王小安,叶新福,韦晓霞,胡菡青,张雅玲,李怡龙. 2019
[2]黑李上桔全爪螨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评价. 余德亿,姚锦爱,黄鹏,杨艺华,王联德,胡进锋. 2010
[3]‘隆丰黑李’细菌性穿孔病病害调查及杀菌剂对其病原菌毒力测定. 姚锦爱,余德亿,黄鹏,方大琳. 2013
[4]黑李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情况及其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陈兰进,方大琳. 2013
[5]猪场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修金生,周伦江,吴顺意,王隆柏. 2010
[6]猪场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修金生,周伦江,吴顺意,王隆柏. 2010
[7]猪圆环病毒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 陈秋勇,王隆柏,车勇良,陈如敬,吴学敏,王晨燕. 2017
[8]3种李树天牛识别、为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王金明,方大琳. 2012
[9]福建省百香果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张小艳,谢丽雪,张立杰,郑姗,李韬,王小安. 2021
[10]我国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探讨. 刘利华,黄征,胡奇勇,陈军,陈玉妹. 2010
[11]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孙强,赵凤,陈洪凡,杜宜新,石妞妞,肖鸿勇,阴长发,李湘民,兰波,杨迎青. 2023
[12]福建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陈湘瑜,陈昊,徐日荣. 2024
[13]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及其与pH示差法的比较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林炎娟. 2018
[14]李种质资源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评价研究. 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 2019
[15]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RF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19
[16]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17]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Expansin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18]套种白三叶对李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姜翠翠,方智振,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 2020
[19]一种中国李害虫——梅下毛瘿螨. 胡菡青,罗水鑫,王贤达,林雄杰,陈瑾,范国成. 2016
[20]60Co-γ辐射诱变李新品种福红的差异性状及果实品质分析.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林炎娟,陈文光.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作者:雷美玲;饶文华;胡进锋;岳琪;吴祖建;范国成
关键词:黄龙病;柑橘;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物种;环境因子
-
氟啶虫酰胺单剂与混剂对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作者:胡进锋;林蕾
关键词:桃蚜;氟啶虫酰胺;毒力;田间药效
-
金龟子绿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共培养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
作者:黄鹏;张杰;姚锦爱;余德亿;侯翔宇
关键词:虫生真菌;共培养;石蒜绵粉蚧;室内侵染活性;室内防治效果
-
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陈峰;康文斌;王俊;黄鹏;胡进锋;何玉仙;姚锦爱
关键词:氟啶虫胺腈;茶叶;残留消解动态;安全性评估
-
蜜柚花期蓟马为害特征、种群动态及寄主选择性
作者:张杰;黄鹏;侯翔宇;潘育芳;姚锦爱;余德亿
关键词:蜜柚;蓟马;为害;时空动态;寄主选择性
-
植物源杀菌剂百里香酚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王俊;陈峰;康文斌;姚锦爱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百里香酚;草莓;根腐病;尖孢镰刀菌;防治效果
-
南洋臀纹粉蚧生物学特性及LAMP检测
作者:黄鹏;张杰;姚锦爱;蓝炎阳;余德亿
关键词:南洋臀纹粉蚧;形态特征;发育繁殖;LAMP;可视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