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赤点石斑鱼成鱼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超;刘莉;孔祥迪;李炎璐;李娟;徐万土;陈建国;于欢欢

专利号: CN201410682981.2

摘要: 一种赤点石斑鱼成鱼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细胞生物学领域,它包括材料前期处理、制备肾细胞悬液、低渗处理、固定、滴片和染色;所述的材料前期处理为采用植物血细胞凝集素体内注射法,按15μg/g鱼体重的剂量,向实验鱼的胸鳍基部注射PHA,24h后按鱼体重2μg/g鱼体重的剂量注射秋水仙素溶液,在2.5‑3h后,取出头肾。本发明采用一次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的地方法,同时增加注射浓度,在经过24h后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节省了时间。本发明由于赤点石斑鱼的组织细胞特性,按现有技术进行低渗处理时很难得到完整的细胞,因此本发明创造性的改变现有技术,获得了清晰的染色体图片。

  • 相关文献

[1]养殖2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营养价值与畸形原因分析.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翟介明,庞尊方,徐万土,陈超. 2016

[2]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蒙子宁,杨丽萍,吴丰,张勇,刘晓春,郭奕惠,庄怡谋,林浩然. 2007

[3]赤点石斑鱼增生性肾脏病的血液病理观察. 陈福华,陈毕生,杨莺莺,骆清池. 1997

[4]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苏友禄,冯娟,孙秀秀,郭志勋,闫云锋,黄剑南. 2009

[5]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 刘晓丹,胡先勤,黄剑南,翁少萍,王文文,陈文捷,秦真东,董星星,周洋,刘小玲,姬伟,张学振,郭志勋,何建国,林蠡. 2014

[6]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錶. 2000

[7]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苏金枝,邓远,李振通,黎琳琳,邱弈树,丁小雨,段鹏飞,王心怡,王林娜,刘阳,王清滨,赵侠,孙芳芳,田永胜,李胜忠. 2024

[8]吉富罗非鱼成鱼胆碱的最适需要量. 邵辉,文华,刘伟,蒋明,吴凡,田娟,黄凤. 2013

[9]消化酶在条石鲷成鱼体内的分布及pH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区又君,罗奇,艾丽,李加儿. 2010

[10]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ⅢpH对幼鱼和成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区又君,罗奇,李加儿. 2010

[11]利用渔业设施养殖史氏鲟技术初步研究. 潘伟志,陈军,赵春刚. 2004

[12]深水网箱高体鰤养殖试验报告. 陶启友,郭根喜,周学家. 2005

[13]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Ⅰ.成鱼和幼鱼消化酶活性. 区又君,罗奇,李加儿,范春燕. 2011

[14]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Ⅰ.成鱼和幼鱼消化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及其比较. 区又君,罗奇,李加儿,范春燕. 2011

[15]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杨德国,危起伟,王凯,朱永久,陈细华,刘鉴毅. 2006

[16]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李炎璐,陈超,翟介明,李波,王清印. 2012

[17]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构建及其养殖效果. 李华,田道贺,刘青松,段亚飞,张家松. 2020

[18]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李春梅,林黑着,刘锦銮,王兵,黄忠,翟志宏. 2014

[19]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 2011

[20]不同蛋白水平下添加抗菌肽对赤点石斑鱼影响的研究. 蔡云川,赵书燕,林黑着,黄忠,周传朋,马志洲.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