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获得羽衣甘兰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发明人: 刘凡;张月云;赵泓

专利号: CN200610112997.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羽衣甘兰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孢子接种于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中,至终浓度为5×104-5×105个/mL,接着在30-35℃、黑暗条件下高温胁迫处理24-72小时后,再转入24-26℃、黑暗条件下诱导胚状体;2)待鱼雷期至子叶期胚状体形成后,将胚状体先在24-26℃、1500-2500Lux、14-18小时光照/天条件下继续培养5-10天,再将胚状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3)长出茎、叶后,将植株转接入生根培养基中,在24-26℃、1500-2500Lux、14-18小时光照/天条件下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羽衣甘兰再生植株。本发明将在羽衣甘兰的繁育及其品种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菘蓝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亮,叶嘉,邢浩春,王玉文,焦云红,胡亚新,黄丛林. 2016

[2]李明远断病手迹(四十) "难分离"的万寿菊黑斑病菌. 李明远. 2013

[3]利用温湿度调控防治黄瓜霜霉病. 李明远. 2017

[4]辣椒植株三维重构与可视化研究. 乔桂新,温维亮,彭亚宇,郭新宇,赵丽丽. 2012

[5]奶牛亲子鉴定应用的标记和方法研究进展. 周磊,刘林,初芹,刘剑锋,王雅春,张沅. 2010

[6]高温对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刘公社,李岩,刘凡,曹鸣庆. 1995

[7]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张晓芬,王国云,杜和山,陈斌,温长龙,耿三省. 2018

[8]辣椒游离小孢子细胞团培养的胚状体形成. 刘凡,赵泓,陈斌,张月云. 2007

[9]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刘大普,杨凤萍,张晓东. 2012

[10]细胞穿透肽介导的小黑麦小孢子遗传转化研究. 刘大普,杨凤萍,张晓东. 2017

[11]细胞穿透肽在白菜小孢子中的内化及其效率的探究. 秦莹,王桂香,郭宁,宗梅,刘凡. 2015

[12]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汪维红,赵岫云,于拴仓,许明,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 2009

[13]葱属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梁毅,陈丽,汪李平,于春霞,田保华. 2013

[14]萝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及其性状表现. 张丽,王庆彪,郑鹏婧,张双双,王子睿. 2016

[15]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后代性状分离的观察与研究. 陈斌,耿三省,刘凡,张晓芬,张宝玺. 2006

[16]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程林梅,高洪文,赵茂林. 2002

[17]黄瓜未授粉子房诱导出胚和再生植株的研究. 刘立功,王晶,赵泓,杨红红,张峰. 2015

[18]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郭永强,王建设,张慧玲,文彩香,李海真,蔡民华. 2004

[19]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粒色种子芽与苗特征研究. 冯汉宇,程首涛,程曦,李向龙. 2019

[20]青年农业科技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许奕华,吴洁,佟瑞平,王之岭,李云伏.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