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检测用引物组、检测方法和快速诊断试剂盒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郭志勋;许海东;区又君;冯娟;苏友禄

专利号: CN20091003953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检测用引物组、检测方法和快速诊断试剂盒,该引物组由如下四条引物组成:内引物FIP、内引物BIP、外引物F3和外引物B3。本发明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均可高效高特异性地检测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它们均是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应用六个区段,四条引物,一个恒定温度,在不到1小时即可完成扩增反应,检测成本低、耗时短、产率高,特异性高,且阴阳性结果显色差异显著,验证率高,更加明显可靠。本发明的试剂盒建立了一套经过优化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体系,可用于鱼类养殖过程中各时期的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跟踪检测,避免病毒传播流行,提高科学管理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相关文献

[1]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苏友禄,冯娟,孙秀秀,郭志勋,闫云锋,黄剑南. 2009

[2]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 刘晓丹,胡先勤,黄剑南,翁少萍,王文文,陈文捷,秦真东,董星星,周洋,刘小玲,姬伟,张学振,郭志勋,何建国,林蠡. 2014

[3]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 2011

[4]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曾令兵,龙华. 2011

[5]七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 刘滨,刘新富,曾霖,孟振,刘江春. 2016

[6]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李荣,徐进,艾晓辉,邹世平,伍刚,王鹏. 2006

[7]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李荣,徐进,艾晓辉,邹世平,伍刚,王鹏. 2006

[8]同时检测两种对虾病毒和4种弧菌的同步PCR方法的建立. 许拉,黄使,戈蕾,杨冰. 2008

[9]海参疾病学研究进展. 张春云,陈国福,徐仲,闫培生,王印庚. 2011

[10]养殖2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营养价值与畸形原因分析.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翟介明,庞尊方,徐万土,陈超. 2016

[1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蒙子宁,杨丽萍,吴丰,张勇,刘晓春,郭奕惠,庄怡谋,林浩然. 2007

[12]赤点石斑鱼增生性肾脏病的血液病理观察. 陈福华,陈毕生,杨莺莺,骆清池. 1997

[13]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錶. 2000

[14]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苏金枝,邓远,李振通,黎琳琳,邱弈树,丁小雨,段鹏飞,王心怡,王林娜,刘阳,王清滨,赵侠,孙芳芳,田永胜,李胜忠. 2024

[15]神经坏死病毒对卵形鲳鲹的致病性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许海东,OU You-jun,区又君,郭志勋,苏友禄,王瑞旋. 2010

[16]一起卵形鲳鳞幼鱼死亡原因的调查. 王江勇,郭志勋,黄剑南,冯娟. 2006

[17]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纳米探针的制备与特征分析. 粟子丹,史成银,刘江春,王胜强. 2015

[18]神经坏死病毒MCP重组疫苗对军曹鱼稚鱼的免疫保护. 苏友禄,郭志勋,冯娟,闫云锋,黄剑南. 2009

[19]卵形鲳鲹一例疑似神经性病毒病的初步分析. 蔡小辉,文雪,徐力文,贾友宏,梁志辉,王志成. 2012

[20]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sh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黄桂菊,陈健光,喻达辉,曾令兵,龙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