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小孢子培养和无性克隆技术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超才;杨立勇;王伟荣;周熙荣;张智奇;周音;李延莉;蒋美艳;庄静;顾龙弟

专利号: CN20101027467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孢子培养和无性克隆技术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方法,通过优良的品种/系与隐性核不育不育系或临保系杂交,获得F1代;然后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对F1代植株的游离小孢子进行诱导培养,从而获得DH株系;再以表现为不育性状的DH株系和临保系测交,测交种为100%不育,对应的不育DH株系即为本发明所述的隐性核不育系,然后利用无性克隆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用于全不育生产的不育系植株。本发明可以快速获得遗传背景稳定优良的不育系并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交育种上得到应用。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孙超才,方光华. 1997

[2]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6号'的选育. 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3]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4]上海地区甘蓝型显、隐性核不育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孙超才,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庄静. 2004

[5]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的选育. 庄静,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 2003

[6]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庄静,顾龙弟. 2002

[7]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8]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的选育. 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9]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王伟荣,钱小芳,李延莉. 1997

[1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孙超才,赵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方光华. 2002

[11]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8号'的选育. 王伟荣,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3

[12]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的转育. 杨立勇,王伟荣,周熙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13]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S45AB的遗传. 李树林,周志疆,周熙荣. 1993

[14]用气孔保卫细胞周长鉴定甘蓝型油菜植株倍性水平. 刘成洪,王亦菲,陆瑞菊,孙月芳,黄剑华. 2002

[15]杂交油菜沪油杂2号的选育及应用.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钱小芳. 2008

[16]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3213A的遗传性.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庄静. 2000

[17]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1A的选育与应用. 刘国兰,李明寿,潘忠权,罗利军,余新桥. 2016

[18]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沪旱7A的选育与利用. 余新桥,刘国兰,李明寿,潘忠权,王加红,黎良通,罗利军. 2016

[19]新一代杂交甘蓝“沪甘2号”的选育. 朱玉英,龚静,刘益国,吴晓光. 2003

[20]甘蓝型油菜中一类AP2/ERF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庄静,周熙荣,孙超才,管帮超,彭日荷,乔玉山,章镇,高峰,蔡斌,熊爱生,姚泉洪.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