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张洪熙;戴正元;黄年生;周长海;赵步洪;李爱宏;刘广青;谭长乐;王宝和;顾文元;刘晓斌;朱兆兵;潘存红;季红娟;李育红;张小祥;余玲

专利号: CN200810134439.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根据长江中下游水稻生长季节的生态特点,提出一季籼稻籽粒黄熟期间株型选择模式和田间选择指标。其要点是:建立“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依据“三高”模式,建立个体和群体植株量化选择指标。个体选择指标为“大、挺、疏、实、优、抗”;群体植株选择指标为“足、强、透、秀、立”。单株选择时,考察综合性状,同时考察在群体中的表现;群体选择时,考察群体结构,同时考察单株性状。在优良群体中选择个体,由优良单株建立群体,反复推进至各育种世代,提高选择效果。将单个性状的改良发展到综合性状的构建,将形态的定性分析发展到株型因子的定量选择,将单纯形态设计发展到综合机能改进,构建成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综合选择的框架。

  • 相关文献

[1]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吕川根,谷福林,邹江石,陆曼丽. 1991

[2]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 高亮之,金之庆,张更生,石春林,葛道阔. 2000

[3]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张岳芳,王余龙,陈留根. 2008

[4]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孕穗开花期高温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朱大威. 2010

[5]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6]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7]水稻株型因子对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影响与模拟. 胡凝,姚克敏,张晓翠,吕川根. 2011

[8]水稻光合-蒸散耦合模型与不同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 高亮之,金之庆,葛道阔,张更生,石春林. 2001

[9]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株型研究进展. 赵祥强,杨学明,王军,张宏根,梁国华,顾铭洪. 2005

[10]不同株型水稻叶倾角群体分布的模拟. 张晓翠,吕川根,胡凝,姚克敏,张启军,戴其根. 2012

[11]一个水稻基部叶角增大与早熟突变体blief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曾生元,杜灿灿,胡庆峰,李闯,景德道,林添资,孙立亭,龚红兵. 2023

[12]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方兆伟,樊继伟,钟环,陈庭木,卢百关,秦德荣,徐大勇. 2007

[13]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2008

[14]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研究进展.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刘凯. 2012

[15]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策略与启示.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刁立平,盛生兰. 2009

[16]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宗寿余,王才林. 2006

[17]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石明亮,薛林,程玉静,胡加如,陈国清,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 2012

[18]不同杂交组合与选择方法对大豆抗花叶病选育效果的比较. 祝其昌,张秋荣,宣亚南. 1990

[19]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黄开红,朱普平. 2000

[20]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张平平,刘婷婷,马鸿翔,姚金保,耿志明,杨丹.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