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发明人: 李科江;曹彩云;马筱建;郑春莲;党红凯;李伟;马俊永
专利号: CN201420277748.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喷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小水量井用大田微喷灌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多个汇水支管和汇水总管、过滤机构、加压泵和微喷管道,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加压泵前端,在所述加压泵两侧的汇水总管上并联有带有第一阀门的调压管。由于单个小水量浅水井水量少,经汇总后水量增加,但水量不太稳定,对于加压泵来说,容易造成水量过剩或不足,通过调节调压管上的第一阀门,来调节加压泵两侧的压力差,实现水量与加压泵匹配;而且在启动加压泵前先启动小水量浅水井的水泵,待水流到达加压泵时,再启动加压泵,避免加压泵空转烧坏,小水量浅水井中的水经调压管流过,避免在小水量浅水井管道中造成过大压力,缩短井管的使用寿命。
- 相关文献
[1]夏玉米需水及耗水规律的研究. 曹云者,宇振荣,赵同科. 2003
[2]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菠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董畔,刘云,宋炳彦,杨阳,梁玉芹. 2017
[3]河北省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节水技术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晓敏,王慧军. 2015
[4]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孟静,张丽华,董志强,申海平,姚海坡,张丽荣,贾秀领. 2020
[5]不同灌水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吕丽华,贾秀领,姚海坡,张经廷,张丽华,梁双波. 2017
[6]不同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点. 吕丽华,董志强,梁双波,张经廷,张丽华,贾秀领. 2019
[7]微喷灌模式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吕丽华,董志强,李谦,张丽华,姚艳荣,张经廷,贾秀领. 2020
[8]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董志强,张丽华,吕丽华,李谦,梁双波,贾秀领. 2015
[9]不同灌溉集成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 吕丽华,王学清,黄冀楠,张经廷,董志强,贾秀领. 2018
[10]微喷灌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 董志强,张丽华,李谦,吕丽华,申海平,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2016
[11]微喷灌条件下玉米品种筛选技术规程. 柳斌辉,王变银,王溪森,庞建周,张文英. 2019
[12]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武雪萍,闫鹏,王小彬,蔡典雄,吴会军,张彦才,李若楠,王丽英,查燕,张建君,庄严,赵全胜,谢晓红. 2012
[13]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闫鹏,武雪萍,华珞,武其甫,李银坤. 2012
[14]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董志强,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15]微灌条件下追肥施用方法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姚海坡,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2014
[16]河北省喷灌技术适应性分析. 李纪彬. 2000
[17]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纪彬.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固碳速率;作物产量
-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金阳;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张俊鹏;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硅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产量
-
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
作者:郭玉龙;赵景山;王正;高震;杜雄;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增温;旗叶;源库
-
超采区农业取用地下水管理指标研究
作者:李磊;李伟;常宝军;鲁关立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节水管理;管理指标;超采用水当量;水利用电价格
-
基于耕地保护的农耕地植树造林研究
作者:李磊;鲁关立;郑书宏;李伟;任佳佳
关键词:占用农耕地;耕地保护;植树造林;基本农田;耕地质量
-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作者:曹彩云;党红凯;李佳;刘学彤;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
关键词:低平原区;玉米单作;一年一作;高产高效;产量性状;灌浆特征;播期;气象因子
-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毕言鹏;郑春莲;党红凯;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王赫;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沟灌;土壤盐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