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莫宝霖;秦传新;陈丕茂;王云详;刁瑛娇;佟飞;黎小国;袁华荣

专利号: CN201521087351.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包括由铰链连接形成一体的两采集面板,在两所述采集面板的边缘对应分别联接有提拉杆件,在两所述提拉杆件上连接有提拉链条,两所述提拉链条顶端分别绑扎有提拉线绳,两所述提拉线绳一端汇集一起并连接有一浮球,此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中两采集面板保持平铺状态放置在水底,提拉线绳上的浮球漂浮在水面上以作标记,在预定时间后拉起提拉线绳,在拉力的作用下,两采集面板向内折叠,以减少提拉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从而简单快捷地采集到水底下的底栖硅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可重复循环使用,可有效提高作业人员采集底栖硅藻的效率。

  • 相关文献

[1]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李宇航,陈万东,蔡厚才,孙忠民,徐奎栋. 2017

[2]杂色鲍苗大规模脱落死亡的初步研究. 王瑞旋,刘广锋,徐力文,王江勇,黎伟坚,陈毕生. 2007

[3]鲍育苗生物学中饵料硅藻的相关研究进展. 徐力文,刘广锋,王江勇. 2006

[4]不同浓度微囊藻水华在曝气扰动下的光合作用. 王小冬,刘子秋,刘兴国,秦伯强,张玮,顾兆俊,刘晃. 2021

[5]春季桑沟湾硅藻群落结构对硅酸盐加富的响应研究. 张凯,姜娓娓,万东杰,高亚平,张义涛,蒋增杰. 2024

[6]安宁河中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马宝珊,徐滨,魏开金,朱祥云,徐进. 2020

[7]广东沿岸海域发生赤潮的硅藻种类. 李永振. 2001

[8]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2024

[9]非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硅藻培养液中硅酸根. 李月,刘晃. 2012

[10]Nualgi营养素、硅藻藻种对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短期效应研究. 毛梦哲,李晓莉,陶玲,高毛林,李谷. 2016

[11]基于海洋硅藻的生物燃油生产. 王兆凯. 2008

[12]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王小冬,刘兴国,陆诗敏,秦伯强,刘翀,曾宪磊,顾兆俊. 2019

[13]富营养化对靖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王英哲,胡海燕,朱琳,王钦涛,崔正国,曲克明,魏玉秋. 2024

[14]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张汉华,李卓佳,郭志勋,贾晓平. 2002

[15]曝气扰动下弱光照促进蓝藻水华向硅藻优势演替. 田亿,王小冬,车轩,潘恒丰,王洪,刘兴国. 2024

[16]硅藻营养素及硅藻藻种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毛梦哲. 2015

[17]贝类采捕机自吸装置的试验研究. 刘茂君. 1983

[18]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宋德敬,王秉心. 2005

[19]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 陈晓雪,黄洪亮,陈雪忠. 2007

[20]珠江口水体、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谢文平,朱新平,陈昆慈,聂湘平,郑光明,罗建仁,潘德博,王少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