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培养绿藻门占优势的浮游植物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发明人: 王小冬;刘兴国;时旭

专利号: CN201210172284.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属于养殖业领域。一种培养绿藻门占优势的浮游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培养液,首先选取清理得较干净的纤维素含量低的水生植物,然后将水生植物添加适量水后放置于闭光温暖的环境中腐烂发酵,最后将水生植物的腐烂发酵液过滤得到氮、磷等营养元素丰富的培养液;(2)获取春末夏初时的天然富营养水体;(3)利用200目的浮游生物网将获取的水体中的大型浮游动物及较大个体的浮游植物滤除;(4)在浮游生物网过滤后的水体中添加步骤1中制作的培养液;(5)将添加培养液后的培养水体放置于透明玻璃瓶中培养,选择自然温度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即得绿藻门占优势的浮游植物。

  • 相关文献

[1]绿藻门浮游植物对低浓度营养盐的耐受性. 王小冬,刘兴国,朱浩,车轩,顾兆俊,田昌凤,李月. 2012

[2]苏北浅滩养殖筏架附生绿藻入海过程在黄海绿潮形成中的作用. 张清春,孔凡洲,颜天,于仁成,胡晓坤,苗辉,周名江. 2018

[3]曝气扰动促进高营养的饲料腐烂液中绿藻生长. 王小冬,车轩,刘兴国,顾兆俊,丁艳青,陈晓龙. 2023

[4]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对浒苔(Ulva prolifera)及其他类型饵料的摄食研究. 薛素燕,毛玉泽,丁敬坤,蒋增杰,方建光. 2018

[5]曝气对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形成过程的影响. 王小冬,刘兴国,顾兆俊,曾宪磊,李月,魏布. 2019

[6]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张汉华,李卓佳,郭志勋,贾晓平. 2002

[7]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8]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9]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10]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11]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12]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13]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王蒙,李纯厚,戴明. 2009

[14]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保存和容器内的培养方法. 陈素文,郭永坚,李俊伟,颉晓勇,朱长波. 2016

[15]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养鱼污水. 杨菁,管崇武. 2012

[16]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培养建设. 吴滟,刘伟娜,胡海彦,蒋高中,徐跑. 2015

[17]哈氏弧菌EcGY020401优化培养. 陶家发,赖迎迢,潘厚军,石存斌,吴淑勤. 2010

[18]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宋红梅,周康奇,田雪,汪学杰,刘超,刘奕,牟希东,胡隐昌. 2021

[19]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 韩世成,陈中祥,蒋树义,曹广斌. 2010

[20]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应用. 张萍,周鑫,赵朝阳,徐增洪,任秀芳,柏爱旭.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