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密闭式低氧水生生物耗氧实验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李磊;蒋玫;吴庆元;沈新强

专利号: CN20132048121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式低氧水生生物耗氧实验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和盖子,所述容器主体成圆筒形、上方开口,所述容器主体上方开口处装有盖子,所述容器主体内底部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容器主体外侧中部位置装有控制面板连接,所述容器主体内底加热管上方装有多孔隔板,所述容器主体内壁设一个隔层,所述的隔层内安装有温度探头和溶氧探头,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温度探头和溶氧探头,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插头。本实用新型能够测定水生生物的耗氧量,通过显示控制面板的温度设置模块,控制箱体底部带孔隔板下的加热管实现对水体温度的调节,并且制作成本低,重复利用率高,实用性强。

  • 相关文献

[1]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电–声响应特性联合探测:装置开发与实验研究. 邢兰昌,祁雨,朱泰,陈琳,刘昌岭,孟庆国,刘乐乐. 2018

[2]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刘海英,曲克明,张前前,李健. 2005

[3]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耗氧的初步研究. 乔士斌,林钦. 2006

[4]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摄食耗氧率研究. 张宇雷,单建军,张瑜霏. 2022

[5]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 张世羊,李谷,陶玲,李晓莉. 2013

[6]微孔扩散器形状对曝气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 程香菊,谢宇宁,朱丹彤,李然,谢骏. 2017

[7]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龚望宝. 2014

[8]基于氧传质的池塘机械增氧节能技术. 谷坚,门涛,刘兴国,丁建乐,顾川川. 2011

[9]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纯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4

[10]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白俊杰,马仲波. 1987

[11]微型叶轮桨的节能与助推效果的验证试验. 陈次颖. 1993

[12]生物发酵豆粕干燥技术的研究. 虞宗敢,高翔,周荣. 2007

[13]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赵晨英,刘季花,王小静. 2017

[14]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俞志明. 2017

[15]高温和低氧胁迫对两种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 周晓梦,张秀梅,李文涛. 2018

[16]低氧-酸化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陈润,王亚冰,曾姣,王翠华,王倩,王建钢,施兆鸿,马凌波,彭士明. 2021

[17]酸化、低氧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曾姣,陈润,王翠华,彭士明,王倩,郑亮,马凌波. 2021

[18]低氧胁迫下虾夷扇贝的行为特征及生理生化响应. 夏玉莹,张继红,刘毅. 2021

[19]渤海中部海域低氧区的发生记录. 江涛,徐勇,刘传霞,张艳,丁东生,孙雪梅,陈聚法,陈碧鹃,赵俊,曲克明. 2016

[20]河口及近岸海域低氧环境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顾孝连,徐兆礼.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