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提高粳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专利号: CN201310146467.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花药培养改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粳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取样前用10%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兑水50~60L进行了喷雾处理,喷施多效唑和低温处理使得花药内大量的花粉细胞处于单核靠边期,并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引进了新型的细胞分裂素4-FA,在4-FA和KT、2,4-D的协同作用下,接种后暗培养易启动分裂,大大提高了愈伤组织诱导率。通过利用这一花药培养方法,粳稻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获得显著提高,均超过85.0%;而分化培养基组成成分:MS基本培养基+NAA0.5mg/L+ZT0.5mg/L+TDZ0.8mg/L+4-FA0.2mg/L+MET2.0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引进了新型激素ZT、4-FA和TDZ以后,光照培养,绿苗分化率能达到86%以上。

  • 相关文献

[1]大麦花药培养及其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陈和,李安生,黄如鑫,李呜,沈会权,陈健,陈晓静. 2001

[2]‘扎西玛’与‘南粳46’籼粳杂交F_1花药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田亲亲,陆长梅,刘小龙,李霞,魏晓东,方先文,张所兵,宗寿余. 2014

[3]不同基因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10

[4]霞晖6号桃离体快繁及叶片愈伤诱导技术. 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周懋. 2018

[5]红掌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曾燕楠,张宁宁,衡燕,邵和平,张琼. 2012

[6]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马代夫,李洪民,马飞,谢逸萍,李秀英. 2003

[7]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7

[8]鸡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特性的研究. 李碧春,魏彩霞,余飞,何先红,倪黎纲,陈强,王宵燕,肖小君,徐琪,刘铁铮. 2008

[9]草莓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不定芽发生研究. 吴伟民,余桂红,马鸿翔,陈晓强,陈秀兰. 1999

[10]NAA或潮霉素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蒋苏,马鸿翔,魏芳,余桂红. 2012

[11]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12]睡莲不同杂交组合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孙春青,戴忠良,潘跃平. 2014

[13]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秤锤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 曹昆,李霞. 2009

[14]洋葱通用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建立. 杨海峰,惠林冲,陈微,李威亚,何林玉,王江英,陈振泰,缪美华,潘美红,刘冰江. 2020

[15]不同影响因子诱导葫芦花药愈伤组织. 胡雪丹,张曼,侯茜,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任润生,陈学好,羊杏平. 2016

[16]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胡婷婷,刘超,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 2011

[17]粳稻品种间杂交F_1代花药培养及后代鉴定评价.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2014

[18]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 李霞,赵贇涛,阎丽娜,周月兰. 2008

[19]不同粳稻品种成熟胚诱导过程愈伤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 阎丽娜,李霞. 2009

[20]粳稻愈伤组织生理结构与诱导特性的研究. 魏晓东,李霞.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