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喻达辉;张立楠;成书营;黄桂菊;邢孔武

专利号: CN201020523029.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包括上窄下宽的梯形台状主体框架和至少一个片状笼,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顶部方框,至少一个中部方框以及数目与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的框角数目相同的支撑杆;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部方框与中部方框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片状笼的长度;在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分别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用于固定片状笼的横杆,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或者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以及中部方框之间。本实用新型适合于片状笼养殖滤食性贝类,具有较高的抗风浪和海流能力。

  • 相关文献

[1]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侯兴,高亚平,杜美荣,姜娓娓,李凤雪,董世鹏,李文豪,孟珊,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21

[2]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3]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苗,周凯,么宗利,来琦芳,高鹏程,隋延鸣. 2017

[4]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张继红,吴桃,高亚平,唐望. 2013

[5]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6]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宋强,方建光,刘慧,张继红,王玲玲,王巍. 2006

[7]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占会,史荣君,于宗赫,徐淑敏,韩婷婷,徐姗楠,黄洪辉. 2021

[8]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张继红,刘纪化,张永雨,李刚. 2021

[9]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何苗,来琦芳,么宗利,隋延鸣,陆建学,高鹏程,周凯. 2017

[10]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赵俊梅,方建光,包振民,张继红,王巍,蒋增杰. 2004

[11]珠江斑鱯食性的调查与分析. 胡隐昌,邬国民,陈焜慈,李恒颂,邓国成,李大疆. 2000

[12]广东鲂仔幼鱼生长与食性的研究. 谢刚,叶星,许淑英,潘德博,庞世勋,祁宝伦,苏植蓬. 2000

[13]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宋德敬,王秉心. 2005

[14]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 陈晓雪,黄洪亮,陈雪忠. 2007

[15]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6]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17]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18]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9]强壮藻钩虾食性分析及其对温度、盐度变化的响应. 韩永望,李健,陈萍,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戴芳钰,刘德月. 2012

[20]鱼类的食谱. 宋盛宪.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