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果树行间集雨灌溉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发明人: 宋永宏;赵旗峰;杨晓华;李静江;李晓霞;赵雪辉;李一路;何美美;吴爱国;李文斌;高建利;常晓卉;李华;周鹏程

专利号: CN201721303122.3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旱地果树行间集雨灌溉装置,属于旱地果树灌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旱地果树种植,自动收集雨水形成肥水进行灌溉,能够高效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旱地果树行间集雨灌溉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果树行间的沟槽,沟槽至少为两个,且靠近果树主干一侧的沟槽与主干的最小间距为110cm,沟槽靠近主干的一侧距主干30cm处设置有高垄,且高垄宽度为80cm,沟槽之间设置有低垄,高垄和低垄上均覆盖有挡水膜,沟槽内设置有蓄水槽,蓄水槽上盖有盖板,盖板上密布有多个透水孔,蓄水槽内自下而上设置有秸秆杂草层、肥料层和填土层,蓄水槽靠近地下树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本实用新型广泛用于旱地果树的集雨灌溉。

  • 相关文献

[1]旱地果园微径流系统及间套模式研究. 马光跃,桑选民,陈红玉,张金梅. 2001

[2]滴灌灌施磷钾肥对矮砧苹果树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贺琦琦,郭向红,杨凯,石美娟,马娟娟,孙西欢,雷涛,刘艳武. 2019

[3]果树微灌技术小管出流环式滴灌的应用分析. 王海松,张拥兵,刘刚. 2016

[4]行间种植白三叶对桃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 成继东,赵雪辉. 2017

[5]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萍,池宝亮,陈奇恩. 2000

[6]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7]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8]旱地谷子休闲期地膜覆盖垄作效应研究. 赵荣华,黄明镜,李萍. 1998

[9]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崔欢虎. 2009

[10]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Ⅱ.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1]简易微喷灌技术及其在旱塬麦田应用研究. 牛西午,冯永平,董孟雄,董忠义,王礼,张万元. 1998

[12]山西旱地休闲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Ⅰ.气候资源评价与土壤水分变化.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3]降雨量与旱地糜子产量的关系. 王君杰,王宇楠,王海岗,陈凌,曹晓宁,刘思辰,田翔,秦慧彬,乔治军. 2019

[14]旱地高产作物甘薯加工增值技术. 安鸣,王笳. 1997

[15]水旱地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监测. 李方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宋月荷,高龙梅,张凯. 2013

[16]晋中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陈奇恩,萧复兴,晋凡生,李海金,朱亚丽. 1991

[17]旱地麦田水肥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巫东堂,李红梅,焦晓燕,周怀平. 2001

[18]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Ⅰ.降水、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关系研究.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9]旱地冬小麦害虫综合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尹青云,郑王义. 1997

[20]晋南旱地多熟种植效应研究. 冯永平,李永山,朱建中,牛西午.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