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发明人: 李传国;伍应运;梁世胡;王丰;符福鸿;彭惠普;李曙光;陈友订;黄德娟;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专利号: CN00117447.9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三系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方法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其主要特征在于:不育系亲本(1)为粤丰A或华丰A,恢复系亲本(2)为广恢688或广恢3550,从而得到了感光型的三系杂交稻,使其在品质改良的基础上有效地延长了生长期,增加了产量。本发明的杂交稻种子既可以作为单季稻种子,也可经作为双季晚稻种子应用于生产。

  • 相关文献

[1]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王恒明,王得元,李颖,郭汉权. 2003

[2]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钱咏文,刘钧赞,何昆明,许聪,黄天世,徐梅生. 1991

[3]我国热带山地稻种类缘的探讨. 钱咏文,刘钧赞,何昆明,李万光. 1988

[4]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 刘永柱,许立超,郭涛,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3

[5]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广泰优10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钟日生,梁铁军,柳武革,冯大良,吴建发,袁沛森. 2021

[6]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符福鸿,王丰,黄文剑,彭惠普,伍应运,黄德娟. 1994

[7]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稻天优199的选育与利用. 李曙光,梁世胡,顾海永,吴玉坤,陈国荣,张其文,陈志远,李传国. 2011

[8]广东省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米质分析.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黄德娟,王丰. 2004

[9]三系杂交稻质核及质核互作遗传效应的估计法. 王丰. 1990

[10]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李宏,周少川,周德贵,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王重荣. 2013

[11]籼型三系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王丰. 2005

[12]快大型与矮小型优质种鸡蛋重与早期生长规律的分析. 马杰,陈鹏,李春雨,李娅兰,瞿浩,聂芳琪,杨纯芬,舒鼎铭. 2008

[13]源自杂交稻组合“天优998”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杨健源,陈玉托,陈深,杨维新,陈喜劳,曾列先,朱小源. 2009

[14]水稻育种的方法和手段. 罗小忠,郭樱花,叶菊华,吴亚辉,黄愉光,陶星星,苏彬峰. 2020

[15]乌龙茶审评方法研究概述. 赵超艺,王秋霜,卓敏,凌彩金. 2009

[16]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主要方法在茶树上的应用. 乔小燕,陈栋,李家贤,吴华玲,黄华林,何玉媚,晏嫦妤. 2012

[17]微生物除臭剂的研究进展. 容达德,杨琼,刘吉升,邢东旭,李庆荣. 2017

[18]家禽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刘定发,杨冬辉,舒鼎铭,杨纯芬. 2004

[19]饲料品质分析过程的控制. 何绮霞. 2011

[20]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 王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