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高效家蚕系列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优质高效;品种;家蚕;育成;蚕;优质;新品种;高效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浙江省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生丝及丝织品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在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中,蚕桑业是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蚕品种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其选育工作历来倍受重视。本项目先后获得省重点攻关项目(01102467)、省重点科技项目(021102664、2004C22023)、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02EFN213301088)、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6C12056)等资助。   一、主要技术性能:   ⑴ 自主育成“学613×春日”、“夏7×夏6”、“春华×秋实”、“明·丰×春·玉”、“钱塘×新潮”优质高产系列家蚕新品种5对,均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该系列品种具有丝质优、出丝率高、抗性强、易繁好养等特点。为解决蚕品种经济性状与强健性负相关的矛盾,为我国蚕桑生产提供了品种基础。   ⑵ 明确了系列家蚕新品种在不同蚕区、不同季节条件下的布局模式:嘉湖蚕区工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紧缺,春晚秋主要应用系列新品种中的春华×秋实、明·丰×春·玉,中秋期推广夏7×夏6,早秋、夏蚕期推广钱塘×新潮。浙西南蚕区如:淳安、开化等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污染少,春期推广多丝量的学613×春日为主,中、晚秋期推广春华×秋实和明·丰×春·玉,早中秋、夏蚕期为防止高温危害,以推广抗性强的钱塘×新潮为主。   ⑶ 建立了系列家蚕新品种各级蚕种繁育技术规程,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适合农村推广应用的优质、高效、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家蚕新品种专家咨询信息系统”,为蚕桑生产提供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应用前景:   近年来蚕桑生产对品种提出了新要求,如:浙江省嘉湖蚕区秋种春养对中丝量品种的要求,劳动力转移对品种省力化的要求,自动缫对品种茧丝质的要求,蚕种场对品种繁育系数的要求,不同蚕区不同季节对品种的要求等。具有不同特点的优质高效系列家蚕新品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及不同养蚕技术水平下的推广应用,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相关文献

[1]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夏建国,黄健辉,姚陆松,王永强. 2006

[2]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杨新华,杨今后,吕志强,沈国新. 1999

[3]家蚕新品种“雌29×平30”试养初报. 徐向宏,徐新权,张姣萍,王夏英,杜鑫,钱建平,方小友,叶立红,管圣浩. 2018

[4]家蚕新品种“农科5号”建德农村试养初报. 赵玲玲,姚陆松. 2018

[5]“十二五”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分析. 杜鑫,周金钱,谷利群,王永强. 2016

[6]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晚荠蜜梅". 戚行江. 2005

[7]优质抗病草莓新品种-越心. 张豫超. 2017

[8]优质大果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RAPD鉴定. 钱皆兵,陈子敏,陈俊伟,谢鸣,秦巧平,郑金土,杨荣曦,吴才有,张上隆. 2007

[9]秋用蚕品种芳山×星·明的选育. 邵月华,李维斌,夏建国,曹锦如. 1990

[10]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 曹锦如,叶爱红,王永强,姚陆松. 2005

[11]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徐红玳. 2008

[12]夏秋蚕品种蓝天×白云的育成. 邵汝莉,唐文月,夏建国,邵月华,李维斌. 1989

[13]蚕的上簇技术. 朱俭勋. 2003

[14]中国蚕类利用简史及其茧丝性状比较研究. 蒋猷龙,李秀艳,金先德. 1993

[15]浙江高山口感型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郑积荣,王同林,聂智星,王宏,邵志勇. 2024

[16]杨梅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梁森苗. 2000

[17]日本育成脱腹大豆新品种. 夏湛恩. 1998

[18]丘陵盆地杨梅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陈根祥,陈方永,陈金明,倪海枝,王引,任正初. 2011

[19]红麻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倪水员,徐绍才,骆霞虹,陈常理,金关荣. 2012

[20]杨梅简约高效栽培若干思考. 陈方永.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