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郑麦9023的引进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成果推广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引进;郑麦9023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种子管理站

获奖时间: 2007

摘要:   “郑麦9023的引进与应用”为自选项目。主要针对我省小麦生产上优质品种缺乏、育种资源不足的现状,在省科技厅“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研究与应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采用引进、集成再创新的方法,引进、筛选出综合性状突出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2003年列入湖北省农业重点示范推广技术项目。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核心是采用引进、集成再创新的方法,引进、筛选出适宜在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并组织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良种生产和品种推广,走出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新模式。主要计划指标是改善我省小麦生产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加快品种更新、更换,提高优质小麦品种覆盖率。 该项目创新点:一是引进、集成再创新,建立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模式,实现了品种引进与选育、推广的有机结合。二是项目依托的技术成果处全国先进水平。郑麦9023不仅丰产、稳产、适应性广,而且品质优、熟期早、综合抗逆性较强。于2003年、2004年分别获得省级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本项目的实施单位湖北省种子管理站是该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三是推广模式新颖。通过开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组织原种提纯、复壮和良种生产,并通过举办新品种展示示范、发布品种主推、与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等项目相结合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使该品种已稳定成为目前我省应用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四是总结出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定基础。 该项目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据湖北年鉴统计,至2006年夏收,郑麦9023累计推广面积1560.9万亩,占我省同期小麦生产面积的30.6%,新增粮食产量62.94万吨,新增产值8亿元,增收节支6.63亿元,新增利税(纯收入)1987.8万元。此外,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全省小麦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品种更新、更换,优质率显著提高。2006年,全省中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80万亩,占到小麦生产总面积的65%以上。   该项目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还丰富了我省小麦品种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相关文献

[1]郑麦9023在湖北省大面积生产中的品质性状分析.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张宇庆,高春保. 2010

[2]郑麦9023的高产群体结构及栽培技术. 张宇庆,黄荣华,庄宗英,高春保. 2005

[3]2006-2018年湖北省小麦品质变化趋势.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肖启合,高春保,邹娟. 2022

[4]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佟汉文,彭敏,刘易科,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2018

[5]非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引进与合作研究. 丁自立,姚明华,焦春海. 2014

[6]我省引进及开发利用小尾寒羊之我见. 陈明新,李晓锋. 1999

[7]两系杂交中稻两优培九的引进与应用. 游艾青,刘凯,胡刚,袁潜华,周继先,卢兴桂.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