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橡胶树重要叶部病害检测、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橡胶;技术;树;检测;叶;技术研究;控制技术;监测;控制;橡胶树;病害检测;研究;病害;叶部病害;监测与控制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橡胶树白粉病和炭疽病一直是我国橡胶树上重要的两大常发病害,橡胶棒孢霉落叶病是我国新发生危险性病害,该三种病害对我国橡胶产业健康发展潜在威胁巨大。因此,在“巴西橡胶树主要种质对棒孢霉落叶病抗性鉴定” (807041)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橡胶树重要叶部病害检测、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为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的有关原理。性能指标包括: 1)掌握我国橡胶主产区橡胶树三大重要叶部病害的疫情分布与危害情况;明确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适生区,摸清其发病规律及病害消长动态,建立监测技术。 2)明确了国内三种病害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建立分子检测技术。 3)明确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和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获得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CC01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高效稳定的橡胶树炭疽菌和多主棒孢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筛选。 4)评价橡胶树主要品种(种质)对三大叶部病害的抗病性。 5)开展橡胶树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基因资源挖掘研究,研发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防治药剂,熟化其防治技术,并进行技术示范与培训,服务橡胶生产。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首次建立了新发危险性病害—棒孢霉落叶病监测技术,并形成了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监测技术规程; (2)系统分析了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炭疽病菌和白粉病菌的遗传基础多态性,获得国内橡胶主产区的三大重要叶部病害病原菌的遗传多态性基础数据,揭示了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来源和致病性的关系; (3)根据ITS序列间的差异,建立了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和尖孢炭疽病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达pg级;建立橡胶树白粉病菌的单斑分离技术; (4)以橡胶树炭疽病、白粉病和棒孢霉落叶病为对象,建立了室内外抗病性评价方法,开展橡胶树主要品种(种质)对重要叶部病害的室内外抗病性评价研究,明确我国橡胶主要品种(种质)对重要叶部病害的室内抗性水平; (5)首次完成了多主棒孢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利用T-DNA插入技术建立了橡胶树尖孢炭疽病菌和胶孢炭疽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尖孢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2263个和胶孢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3772个;建立了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原生质体转化技术,并获得具有GFP标签的多主棒孢转化子;筛选获得致病力变异突变体; (6)利用MAXENT与ArcGIS分析技术对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进行了适生性分析;摸清了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在云南省河口县橡胶苗圃地全年的发病规律及病害消长动态; (7)利用cDNA-AFLP技术,通过橡胶树主推品种热研7-33-97接种多主棒孢菌株(HCCGD01)前后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筛选获得抗性相关的特异表达序列; (8)首次建立了多主棒孢病菌毒素的分离与纯化技术,获得较纯毒素,并成功应用于种质的抗病性评价;从健康橡胶树叶片组织中分离获得2株对多主棒孢和炭疽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9)筛选获得对多主棒孢病菌具有抑杀作用的杀菌剂,以及对毒素具有钝化作用的无机盐,并将杀菌剂与毒素钝化剂混合成复方,研发获得对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保叶清”; (10)首次整理集成了橡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和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技术适用于橡胶树苗圃发生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防治,对其他寄主多主棒孢病害及橡胶树其他叶部病害也有一定防效,应用地区为海南、云南、广东等植胶区,对橡胶及其它发生多主棒孢类病害的果蔬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已经在云南河口、海南等地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问题主要是应用的面积较小,需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

  • 相关文献

[1]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监测与控制. 黄贵修,王树明,王涓. 2010

[2]菠萝叶刮麻机的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邓干然,张劲,欧忠庆,李明福,连文伟. 2010

[3]橡胶树叶部病害大载荷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规程. 李博勋,刘先宝,冯志军,蔡吉苗,陈奕鹏,黄贵修. 2023

[4]2008年初海南橡胶寒害遥感监测初探. 陈小敏,陈汇林,陶忠良. 2013

[5]基于HJ-1A/1B数据的天然橡胶干旱监测. 李海亮,戴声佩,陈帮乾,李世池,田光辉. 2016

[6]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7]橡胶树中橡胶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邹智,杨礼富,王真辉,袁坤. 2009

[8]甘蔗收获机切割器入土切割深度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何冯光,陈自宏,邓干然,李腾辉,周思理,李国杰,崔振德,郑爽,李玲,覃双眉,王翔,杨少应,周德强. 2024

[9]菠萝凋萎病毒研究进展. 徐迟默. 2009

[10]芒果病虫害的监测化学防治指标和化学防治技术. 蒲金基,周文忠. 2012

[11]橡胶树气刺割胶技术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文凤,校现周. 2013

[12]橡胶树多主棒孢菌rDNA-ITS区的分子鉴定及检测. 刘先宝,蔡吉苗,潘羡心,高宏华,彭建华,黄贵修. 2008

[13]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兆威,孟秀利,唐庆华,牛晓庆,宋薇薇. 2024

[14]橡胶微型幼态芽条的籽苗芽接研究. 陈雄庭,彭明,张秀娟,王颖,吴坤鑫. 2007

[15]海南岛橡胶林碳汇研究. 吴志祥,陈帮乾,杨川,谢贵水. 2017

[16]海南菠萝几种叶部真菌病害研究. 罗志文,范鸿雁,李向宏,刘银叶,华敏,王祥和,余乃通,周文静,何凡. 2012

[17]宿根甘蔗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丽娇,严晓丽,李明,覃荣刚,董学虎,黄伟华,李日华. 2017

[18]胆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伟敏,肖健雄,符致坚,蒋盛军. 2009

[19]利用冰冻切片法观察艾纳香叶显微结构. 陈晓鹭,刘立伟,杨全,庞玉新. 2016

[20]贵州罗甸与海南儋州的艾纳香种质叶片的显微结构比较. 刘立伟,陈晓鹭,庞玉新,杨全,于福来,陈振夏,王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