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机构: 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菱;新品种培育;技术;品种;大菱鲆;养殖;培育;新品种;品种培育;养殖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为实现我国大菱鲆养殖良种自给自足,培育养殖新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对大菱鲆种质保存技术及新品种培育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培育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并研究建立了养殖技术规范,其成果“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 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成果如下: 一、主要技术内容: 首先,采用双列杂交测试方案,对法国、智利、英国、丹麦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大菱鲆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选育出了适合我国养殖条件的优良个体。 其次,种质保存技术中创新性地引入了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遗传评估方法,每年建立了100多个家系及其系谱关系,以家系为选育单位建立了配套系保种、筛选和两系配套制种等技术,构建了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的育种群体。 第三,研制了家系荧光标记技术和个体电子标记技术,将所有个体从幼鱼到成鱼进行身份标记,标记识别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所有个体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测试生长速度、存活率等重要生产指标。 第四,研究了大菱鲆的遗传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母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合力效应值等,全面地查明了我国进口大菱鲆种质的重要遗传参数。 第五,研究不同来源的大菱鲆种质的遗传影响及杂交优势,研制了配套系及杂交制种技术,培育并获得丹麦雌、法国雄杂交新品种“丹法鲆”(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0)。最后,依据“丹法鲆”的特点,制定了大菱鲆“丹法鲆”苗种生产培育规范和养殖技术规范,研究并建立了亲鱼配套系培育、家系苗种培育和制种等标准化养殖技术工艺。 另外,利用规模化微卫星标记开发及筛选技术,对大菱鲆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进行了研究。首次构建了大菱鲆微卫星DNA遗传连锁图谱,包含30个连锁群,125个微卫星标记,并检测得到3个与生长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构建了微卫星六重PCR家系识别方法。 二、授权专利情况: 针对建立的技术,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大菱鲆家系苗种高效培育方法”(专利号:ZL200910014001.0)、“控制大菱鲆白化率的幼苗养殖方法”(专利号:ZL200410024558.X)和“大菱鲆荧光标记微卫星六重PCR家系识别方法”(专利号:ZL200910203303.2)。 三、技术经济指标: 应用该技术已培育出大菱鲆杂交新品种“丹法鲆”,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0。其亲本选育系内平均每代的近交率可控制在1%以内;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选育苗种比商品苗种体重提高24.44~33.2%,养殖存活率平均提高22.54%,饵料转化率平均提高27.9%。苗种出苗率平均达到38.23%,白化率低于5%。 四、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自2006年以来,共繁育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近千万尾,推广至山东、辽宁、河北等鲆鲽类养殖地域,直接生产效益6.3亿元;以增产20%计算,增收1.26亿元左右。 大菱鲆“丹法鲆”良种的养殖生产结果表明,在大规模生产养殖池推广,其生长速度快、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1]大菱鲆的引进和新型养殖产业的发展. 雷霁霖. 2003
[2]中国大菱鲆养殖20年成就和展望——庆祝大菱鲆引进中国20周年. 雷霁霖,刘新富,关长涛. 2012
[3]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引进养殖的初步研究. 雷霁霖,刘新富. 1995
[4]朝鲜的大菱鮃养殖初步试验及其养殖前景展望. 高淳仁,朱建新,雷霁霖,关长涛. 2010
[5]大菱鲆幼鱼养殖投喂策略. 郑珂珂,梁萌青,常青,方伟. 2010
[6]朝鲜的大菱鲆引进和养殖. 高淳仁,朱建新,雷霁霖,关长涛. 2011
[7]论对虾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杨丛海. 1990
[8]我国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发展概况. 朱健. 2003
[9]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良名贵品种养殖. 王日海,钟观运. 1993
[10]三疣梭子蟹标志及室内养殖技术探索. 黄经献,邓光修,赵炳然,孙祥山,张迪,张传涛,杨洪成. 2011
[11]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杨尉,陈华谱,江东能,邓思平,吴天利,朱春华,李广丽. 2018
[12]中国经济海藻养殖技术概况与展望. 刘福利,牛建峰,隋正红,单体锋,王铁杆,唐贤明,梁洲瑞,逄少军. 2020
[13]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4]鲫鳏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5]大规格罗非鱼养殖技术. 朱华平,黄樟翰,卢迈新,高风英,杨丽萍. 2009
[16]黑颈乌龟鉴赏与养殖技术(上)一鉴赏篇. 谢一荣. 2013
[17]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养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陆忠康. 1998
[18]我国鲟鱼养殖设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海耿,倪琦,刘晃. 2016
[19]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鳗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陶启友,郭根喜. 2006
[20]八种主要经济龟类简介及其养殖前景(一). 魏成清,陈永乐,朱新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测定系统研发及应用
作者:张士薇;代平;高广春;孟宪红;罗坤;隋娟;谭建;傅强;曹家旺;陈宝龙;李旭鹏;强光峰;邢群;戚云辉;孔杰;栾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测定系统
-
水产科研院所档案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李亚男;阮晓红;李泽明;刘丽萍;范锡湘
关键词:水产科研院所;档案;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
零鱼粉饲料与高鱼粉饲料饲喂下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
作者:朱相燕;孟宪红;代平;孔杰;栾生;曹家旺;谭建;邢群
关键词:凡纳对虾;饲料效率比;遗传力;遗传相关;基因型与饲料互作
-
凡纳对虾高低繁殖力群体卵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建春;孔杰;曹家旺;谭建;代平;孟宪红;罗坤;傅强;陈宝龙;刘东亚;邢群;隋娟;栾生
关键词:凡纳对虾;繁殖;卵巢;组织学;基因;表达模式
-
凡纳滨对虾在低氧环境下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作者:段毓佳;谭建;栾生;罗坤;王宏杰;隋娟;孟宪红;孔杰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低溶解氧;遗传力;组织损伤;选育
-
深水网箱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设计与研究
作者:张世中;张天时;刘国涛;祝明韦;杨涛;赵磊
关键词:投饲机;深远海养殖;深水网箱;沉浮式网箱;吸料效率;输送深度
-
农业强国视域下农业科技档案创新发展路径
作者:李亚男;阮晓红;李泽明;刘丽萍;范锡湘
关键词:农业强国;科技档案;创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