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技术;栽培;杂交;机理;栽培技术;杂交棉;技术集成;高产机理;抗虫;研究与应用;集成;研究;集成研究;抗虫杂交棉;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项研究是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公益性棉花行业专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项目及湖北省优质棉产业协会联合资助下完成的。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为成果完成单位,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及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1.项目针对影响抗虫杂交棉高产稳产的重要因子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缩节胺等开展研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2年3点试验研究,获得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最佳优化组合,明确提出抗虫杂交棉最佳合理密度为每亩2000株,阐明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机理(棉苗素质、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提出了五因子的优化组合并进行了反馈试验和生产示范,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 2.根据高产机理研究结果,研究了配套技术方案,进行了棉花专用高效控释肥施用效果研究及抗虫杂交棉化调技术研究,提出“增密、减N、增K、合理化调”的思路,完成了抗虫杂交棉合理增密技术方案,制定《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T514-2008)。 3.研究了抗虫棉的若干生理特性,明确了抗虫棉对K肥敏感,缺K造成抗虫棉的明显早衰,开展棉田农药高效安全用药技术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制定了《抗虫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T309-2005)。 4.项目采用合作新机制推广研究成果。一是百亩核心试验区与千亩技术引进示范区和万亩集成辐射区相结合,迅速扩大成果应用面积;二是科研人员驻点示范与企业、推广部门相结合,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三是研究成果与省农业厅主推技术和省标准局标准宣贯相结合,提高推广力度和效果。 5.项目研究成果和《抗虫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07~2009年在省内八个主产棉市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30.56万亩,与传统栽培相比,亩平增加皮棉6.48kg,亩平节本增效86.02元,总计新增社会效益9.96亿元,效果显著。 该项目研究成果解决了抗虫杂交棉生产中存在的种植密度过稀,用肥不合理、不经济、不科学,农药使用过量等关键技术难题,首次提出抗虫杂交棉合理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株,提出的配套栽培技术形成了2项地方标准填补了抗虫杂交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空白。
- 相关文献
[1]杂交棉高产机理研究. 余隆新,张教海,刘立清,陈全求,邹勇,王孝刚,夏松波,别墅. 2009
[2]竹节参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向极钎,杨永康,覃大吉,曾凡忠,廖朝林,由金文,唐春梓. 2005
[3]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伟玲,甘彩霞,王晴芳,崔磊,梅时勇. 2015
[4]鄂杂棉3号高产制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詹先进,张兴中,蓝家样,邱新平,张光梅,周雁声. 2002
[5]优良的生物围栏植物——多花木蓝. 刘洋,蔡化,田宏. 2005
[6]鄂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新笋,周开平,唐小斌,黄钺,董华林. 2005
[7]中籼稻新品种绿稻Q7的特征特性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轩素芹,张兴中,付云海. 2018
[8]三系杂交中稻巨2优6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华山,陈志军,刘凯. 2017
[9]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 刘凯,徐得泽,杨国才,陈志军,周雷,李三和,胡刚,闸雯俊,游艾青. 2013
[10]鄂棉23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余隆新,詹先进,蓝家样,张兴中,张光梅,陈全求. 2007
[11]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鄂7108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许甫超,彭敏,徐晴,秦丹丹,彭严春,孙龙清,董静. 2023
[12]优质高产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巨2优9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戎,文举,赵开荣,杨洪勇,周雷,谢磊,徐国华. 2023
[13]徐薯22在湖北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程航,杨新笋. 2007
[14]高产优质转基因棉花杂交种——鄂棉ZY6. 蓝家样,陈全求,韩光明,黄云,董建辉,郑祖云. 2016
[15]设施栽培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顾玉成,吴金平. 2011
[16]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棉ZY6的特征与栽培要点. 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黄云,张胜昔,李国荣. 2018
[17]转基因抗虫杂交棉QS05的特征与栽培要点. 张胜昔,冯常辉,孟艳艳,张光梅,董建辉. 2014
[18]江汉平原抗虫杂交棉品种产量鉴定. 王孝纲,别墅,张教海,夏松波,余隆新,夏关章. 2010
[19]湖北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模式研究. 余隆新,张教海,夏松波,王孝刚,别墅,郑法. 2011
[20]湖北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思考. 曾凡松,许艳云,郭子平,顾辉,万利,邓春林,周华众,杨立军.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江汉平原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作者:龙同;郑文廉;秦鸿德;别墅;廖先清;万中义;罗小康
关键词:江汉平原;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花铃期棉花耐高温能力的影响
作者:谢贤运;冯常辉;王孝刚;夏松波;张教海;张友昌;王琼珊;秦鸿德;别墅
关键词:棉花;高温胁迫;茉莉酸甲酯;花铃期;产量;纤维品质
-
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EZ9
作者:蓝家样;韩光明;陈全求;王孝刚;张成;张胜昔;李国荣
关键词:棉花;品种选育;EZ9;特征特性;早熟;栽培技术
-
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
作者:王琼珊;夏松波;王孝刚;张友昌;冯常辉;张教海;秦鸿德;钟涛;别墅
关键词:机采棉;光温富能期;栽培技术;集中成铃;调控技术;长江流域棉区;全生产链
-
1981—2023年湖北棉花生长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与应对技术策略
作者:张教海;别墅;牛林涛;张友昌;王琼珊;王孝刚;秦鸿德;夏松波;冯常辉
关键词:棉花;气候变化;栽培技术;湖北省;1981—2023年
-
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琼珊;王孝刚;夏松波;张教海;秦鸿德;冯常辉;张友昌;别墅
关键词:机采棉;长江流域;现状;展望;优化布局
-
湖北省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张教海;张友昌;别墅;王孝刚;秦鸿德;夏松波;冯常辉;王琼珊
关键词:棉花产业;现状;发展对策;湖北省